我国现有民营企业300多万家,其中家族企业占80%以上。在家族企业迅速发展成长的同时,对家族企业的批评也从未停止,甚至有专家学者指出,家族式企业具有组织机制障碍性、人力资源瓶颈、品牌误区、企业文化落实难等天然弊病,不可能走得长久。三株集团、沈阳飞龙等家族企业的破产,似乎更证实了专家的论断。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否该坚持走家族化的道路?
让我们来看看《家族战争》。该书作者格兰特·戈登和奈杰尔·尼科尔森认为,“家族”本身是一种有形资源,家族成员之间相互的爱、义务、信赖、信心以及默契,成为一个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一项对全球500强企业所作的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往往比非家族企业的发展势头更好。世界上许多最为成功的大企业都具有很深的家庭印记:如美国的卡吉尔公司、德国的宝马公司等。
《家族战争》讲述了20世纪全球数十个知名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在这些辉煌王朝的内部,不断地发生着冲突和战争。智慧与愚蠢的对决,亲情与权势的选择,商战、财富甚至暗杀,使得这些真实的故事跌宕起伏,甚至是耸人听闻,许多家族战争可以直接拍成电影。经过残酷的家族战争洗礼,许多原本叱咤风云的家族帝国最终黯然退场,但也有不少家族企业依然能笑傲江湖。现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1/3,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本书作者力图通过真实的案例,剖析家庭冲突和战争的根源,为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作者认为,家族企业要想避免冲突上升为战争,需要聘请行政指导,以及建立完善的机制。比如说,为了减少家族成员之间争斗的危害,需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在兄弟姐妹之间建立定期交流的机制;委任一个中立的类似“审查员”的角色,让他为家族成员提供共同指导;以及鼓励家族同胞建立深厚感情,享受家族企业之外的美好时光等。
得承认,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但能否执行下去,却不容乐观。因为说到根子上,家族战争的起源,不仅是简单的利益纠纷,更多的是赤裸裸的权利之争。家族成员、特别是执掌大权的管理者缺乏或不愿自省和自律,因为那对他公司有益,但对他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这一点,中外皆同。如果你对症开了药,患者却不肯吃,神仙也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