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商总数全国第三
昨日,记者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尽管受到欧债危机以及经济调结构的双重影响,但全省新登记企业和个体户等各类市场主体26.05万户,增长3.5%。截至2011年底,各类市场主体达124.83万户,增长12.8%,实现增量和存量双增长。省工商局表示,今年将继续争取国家工商总局政策支持,优化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环境,更好服务台商投资区等各类涉台园区发展。
台商总数仅次广东浙江
据省工商局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台资企业3884户,居全国第3位,位列广东、浙江之后。工商机关主动服务平潭开放开发,迅速向平潭综合实验区前移省局外资企业登记窗口,争取总局支持,授予平潭县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打造便捷的准入通道。实验区成立以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584户,增长81%,其中,2011年新增内外资企业682户,增长87%,新增注册资本37.5亿元,增长42%。
我省工商系统着力先行先试,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去年提出关于提高工商服务水平的7条措施,其中直接登记、县域通办和预约服务等3条措施为全国工商系统首创,得到苏树林省长等领导的肯定。
省工商局透露,今年将认真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积极争取总局授予我省台商投资区工商局外资核准登记权,支持引进高新技术、旅游、海洋产业项目和台湾金融机构,支持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各类涉台园区发展。
初步建立食品可追溯机制
省工商局通报称,我省目前已建立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200个、食品安全示范店6799户,初步构建来源可溯、流向可追的食品流通质量监管机制。
工商机关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流通分级许可制度,共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6.4万份,完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14.2万批次,检验检测商品并出具检验报告2213批次。省工商局称,今年我省将继续扩大省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建设,开发食品流通监管网,完善食品流通监管系统,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去年我省工商部门开展农村食品市场、节日食品市场、食用油市场、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全年立案4655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402个。
地理标志驰名商标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工商部门建立商标分层培育、分类管理、分级审查、分期报送制度,积极培育驰名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
据统计,2011年新增注册商标4.2万件、驰名商标50件、著名商标481件,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注册商标27.3万件,居全国第5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859件,居全国第4位;驰名商标208件,居全国第5位;地理标志商标100件,居全国第3位,其中地理标志驰名商标13件,居全国第1位。
省工商局表示,将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驰名、著名商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商标培育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统一字号和商标名称,支持相关主体申请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提高我省商标品牌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工商部门将继续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专用权、恶意商标抢注等为重点查处内容,保护企业商标合法使用不受侵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