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会介绍1-10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并答问
11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欢迎参加商务部11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我首先简要介绍今年1-10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1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介绍情况。当日,商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0年1-10月,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3934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22073亿美元的水平。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一、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据商务部监测,10月份,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1%,比9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7.9%。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比去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消费热点旺盛。汽车需求稳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0月份,汽车销售153.86万辆,同比增长25.5%。随着保值增值需求增加,10月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销售增长35.6%,比9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二是促消费政策效应明显。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稳步推进,1-10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5951.4万台,实现销售额1323.1亿元,分别增长1.4倍和1.9倍。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近28.4万辆,拉动新车消费326亿元。截至11月4日,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新家电销售2672万台,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进一步释放了国内居民消费需求。
三是市场供应基本稳定。近期物价上涨有所加快,商务部加强了对市场的监测分析,除柴油等个别商品外,各主要商品的市场供应都是充足的,供求关系未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目前,商务部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细化保供预案,及时印发了《保障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新时期蔬菜流通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今冬明春市场保供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二是加强产销衔接,做好区域调节。商务部与农业部共同组织召开今冬明春蔬菜产销衔接工作会议,加强蔬菜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协作关系,拓展稳定蔬菜流通渠道,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确保今冬明春蔬菜供应和价格稳定打好坚实基础。三是发挥储备调控作用,针对当前猪肉、食糖市场情况,商务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投放中央储备肉和白砂糖,保障市场供应。四是做好市场监测,依托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建立百家批发市场日报监测制度,对蔬菜价格、供求实行每日监测,发布市场信息,引导蔬菜生产经营。及时掌握食用农产品供求、价格变化情况,加强信息引导。
二、对外贸易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10月当月,我国进出口2448.1亿美元,增长24.0%。其中,出口1359.8亿美元,增长22.9%;进口1088.3亿美元,增长25.3%。进出口顺差为271.5亿美元,增长14.1%。1-10月,我国进出口23934.1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12705.9亿美元,增长32.7%;进口11228.2亿美元,增长40.5%。进出口顺差为1477.8亿美元,同比下降6.7%。主要特点有:
(一)对外贸易规模超去年全年水平。1-10月,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3934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22073亿美元的水平。对外贸易继续加速恢复,与2008年同期相比,今年1-10月进出口增长9.3%,出口增长5.5%,进口增长13.9%。
(二)出口增速连续五个月回落。10月份当月,我国出口增速为22.9%,较上月放缓2.2个百分点,这是自今年5月份以来出口增速连续第五个月回落,出口已逐步从高速度的恢复性增长步入正常发展期间。
(三)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高于传统市场。1-10月,对欧、美、日等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3.3%、29.2%和23.5%。同期,对东盟、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4.9%、39.4%和72.6%,增幅均超过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我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多元化趋势。
(四)技术引进较快增长。1-10月,全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8868份,合同金额20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技术引进的重点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引进技术796项,合同金额50.0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占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23.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金额29.7亿美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技术引进金额21.5亿美元,分列第二、三位。
三、吸收外资情况
根据商务部统计,10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72家,同比增长8.6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6%,为连续第15个月保持增长。1-10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181家,同比增长16.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0.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
从利用外资的领域看,1-10月,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8.8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58%升至1.76%;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4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47.59%,较上年同期水平下降5.57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7.9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44.99%,较上年同期水平上升4.14个百分点。服务业中,房地产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48.04%。
从利用外资的地区来看,1-10月,我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继续保持增长,增幅为13.7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16.25%,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快速增长,增速达到43.99%。同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15.99%。1-10月,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所占比重分别为86.35%、6.2%和7.46%。
从外资来源来看,1-10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台湾省、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89.91%。其中,美国对华实际投资3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5%;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四、对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25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405.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1-10月,我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20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29.6%。
对外承包工程。今年1-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新签合同额961.2亿美元,同比下降4%。1-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为项目所在国提供就业岗位58.8万个。新签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63个,合计751.3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8.2%。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185个,较上年同期增加7个。新签合同额前十位的国家(地区)是:沙特阿拉伯、印度、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苏丹、中国香港和安哥拉。合同额总计390.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0.6%。新签合同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电子通讯业等行业。
对外劳务合作。今年1-10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9.7亿美元,与上年持平;新签合同额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1.6万人,与上年同期持平,10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3.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万人。
五、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0月1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并印发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王岐山副总理担任组长,包括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26个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商务部。
11月5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亲自动员和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这次专项行动将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为重点内容,以新闻出版产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为重点领域,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地区,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产品,提高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查处突出问题。
主要有六项措施,一是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等行为。加强农产品种子品种真实性鉴定,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授权品种的行为。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查处注册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制止恶意抢注商标。加强图书、软件和音像制品市场巡查,严厉打击盗版和专利侵权行为。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三是强化进出口环节和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口岸监管和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进出口侵犯知识货物的查处力度,严厉处罚侵权企业。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和利用互联网、通信与电视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重点查处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四是加大刑事司法打击力度。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重点查办和曝光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知识产权案件。五是推动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将正版软件购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购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符合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要求,更新计算机软件必须使用正版产品。六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时效性。
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一场全国性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目前已经展开。商务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今后将及时向新闻界通报有关情况,也欢迎媒体积极参与此次专项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共同促进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六、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
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简称“绿博会”,即将于11月24日-2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绿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政府首次举办的高规格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博览会,由商务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十二个单位共同主办。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经济 互利共赢”,将集中展示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环境治理、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等领域国内外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理念和最新科研成果。
本届绿博会将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家知名企业参展,其中外国企业占60%,参展的都是本行业的领先企业、拥有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按照展出领域和内容分设10个展区:1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节能减排馆、清洁能源馆、环境治理馆、低碳技术馆、循环经济馆)、3大专区(整体解决方案、绿色金融、生态示范)和1个广场清洁能源车辆展区。展会还特意安排了科普知识和观众互动环节,富于教育意义。
展会同期,将举办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高峰论坛,主题是“绿色经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展会期间,将组织专业观众观展,与参展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 在联合国坎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绿博会”的举办再次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坚定立场。
目前,绿博会新闻媒体报名工作已经展开,欢迎各位记者报名参加。
下面是提问时间。
中国日报记者:第一,关于这个月的顺差问题,我们注意到这个月的顺差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您预计今年全年的顺差规模会达到多少?第二,关于利用外资,虽然说政府一直强调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有非常好的环境,但是这几个月以来增长还是比较低迷的,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跟政府对于国际资本流入的控制有一些关系?谢谢。
姚坚:中国日报,我先给你们提一个意见,最近你们报道关于中国稀土配额的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要先批评你一下。
关于贸易顺差的问题。10月份的贸易顺差增长的规模比较大,在10月当月顺差是27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从环比看增长103亿美元。怎么看这个数字?我有这么几个看法,从当月的静态看,第一个因素是我国10月份出口的增长比前一个月有所回落,我们知道顺差就是出口和进口的差额,出口的回落在10月份是比较明显的,是一个持续回落的图景。我们的判断还是外需的疲软是出口持续回落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因素是进口低于预期,进口的增长,特别是加工贸易进口只增长18.6%,要低于整体进口增幅6.7个百分点。中国的整体出口里有56%左右是外商投资进行的,他们进行的贸易大部分是加工贸易,他们判断市场的灵敏度会更高一点,加工贸易的进口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对于下一步出口的预期,因为加工贸易的进口是为了出口而进口的货物品,我理解是对于这个有所反映。对于下一步,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是有预期的,所以加工贸易进口下降比较大。另外,一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也减少得比较多,导致一般贸易的进口规模环比下降了124亿,比9月份一般贸易的进口,特别是大宗商品的进口下降得比较多。这两个因素是导致当月进口顺差扩大比较突出的静态因素。如果从一年整体来看,连续起来动态看,我们判断出口的增速会进一步的回落,同时由于进口涨价的因素已经出现,可能进口还会扩大,所以全年整体看,贸易顺差会持续减小。这是我们整体的看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