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父子兵”:做“最憨”的滇商
台湾商人詹介文:“云南人不排外,豪爽,让我这个外乡人找到了归属感。”
詹家父子把云南当成自己的家乡,他们在这片红土地上不断奋斗,也希望子子孙孙能扎根云南。
初次见到詹介文,就被这个台湾年轻人温文尔雅的微笑所吸引。今年是他到云南的第5个年头,他开玩笑说,自己已经是半个云南人,“二十多年前,父亲来到云南,打拼下今天的事业。父亲说是云南给了他今天的一切,他想要把根留在云南。如今,云南是我们的家乡,台湾已经成为故乡。”有了父亲这个榜样,詹介文也想在云南做出一番事业:“和父辈相比,我是‘菜鸟’,但是作为新生代的‘云南人’,我有充足的时间向父亲学习,在这片红土地上奋斗。”
“是台风将父亲送到了云南”
詹介文的父亲詹茂胜,现任瑞丽市台丽集团董事长和昆明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尽管说话还带着浓浓的台湾腔,但实际上詹茂胜来云南已有二十多个年头。“是台风将父亲送到了云南,从此我们詹氏和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詹介文总是这样说。
二十多年前,詹氏一家在台湾东部经营农场,然而一场大台风将农场里长势良好的果树全部破坏,“那一次,损失了近几千万台币,父亲的生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詹介文回忆。于是,一方面为了散心,另一方面听朋友介绍云南有许多做生意的机会,詹茂胜来到了云南。1990年,詹茂胜第一次踏上了云南瑞丽的土地。经过几天的考察,詹茂胜被瑞丽巨大的潜在商机深深吸引,决定在这里创业。
1991年,詹茂胜组建台丽公司,寓意“台湾和瑞丽”,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瑞丽姐相办起一个占地600多亩的农场,研发水晶蜜柚、台湾青枣、云南蜜王枣、德胜2000(稻米)等作物,并推广种植技术。同年底,詹茂胜又投资近800万元开发建设台丽商业街。在瑞丽站住脚后,詹茂胜乘势而上,一批大手笔项目相继上马,台丽公司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之后,詹茂胜萌发了将家人全都接到云南的念头,“让子子孙孙扎根云南,已经成为父亲的心愿。”詹介文说。
作为老大,詹介文2006年就应父亲的要求来到云南,那一年他刚好30岁。“刚到瑞丽时,心里的确是有落差,那时的瑞丽和台湾相比,各方面都差了很多。”詹介文说,“当时我对父亲的做法有些不理解,就像爷爷当年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跑到瑞丽种柚子一样。”然而,在瑞丽呆的时间长了,他开始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越发崇拜父亲。“云南人不排外,豪爽,让我这个外乡人多少找到了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在父亲身边做事时间长了,懂得的事多了,发现父亲眼光非常独到。”詹介文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2006年我来瑞丽的时候,觉得这里完全是台湾的乡下,更不要提20年前的瑞丽,父亲是怎么看到其中的商机,以及今天瑞丽面向东盟、东南亚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父亲的眼光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如今,詹介文也爱上了云南,“无论去哪里出差,哪怕是回台湾,也想着早点回来,我已经习惯云南的气候,呆在别的地方反而无法适应。”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