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聚集地改变 武汉东西湖台商“滚雪球”
台资密集区规划
近日,东西湖区盘点企业发展,一年时间里,区内8家企业增资扩产超过20亿元。其中,统一食品、彩轩服饰两家台资企业增资总额逾2亿元,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1993年建立的武汉统一食品公司,是最早落户东西湖的台资企业。近十年间,公司业绩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目前发展成为投资总额1亿美元、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饮料行业“龙头”,连续两次捧回“中国名牌”殊荣。“统一集团在全国有30多个布点,其中武汉统一产值最大,效益最好。”武汉统一食品公司总经理萧逢时对此引以为荣。2009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税收1.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36%。
在武汉统一食品的直接、间接带动下,亚东水泥、大荣集团、士林电机等台资企业纷纷落户东西湖,萧逢时也成为该区的“招商大使”。目前,近百家台资企业云集此地,规模台企增资扩产如同“滚雪球”。
武汉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在东西湖起家,目前完成了三期扩建,产品年销量占据武汉水泥市场的四分之一。华城电机不断追加投资,今年计划增资3000万美元,进军高等级、大型变压器的研发制造,将产能扩大一倍。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以下简称“台企联”)在区内建设华中地区服务中心后,紧接着又投资4亿元,对台资密集区首期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体打包开发。
这些项目不断增资扩大,得益于东西湖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十余年间,东西湖区累计投入逾30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区内等级公路密度达230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国家标准一倍,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里坚持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为企业服务,多年来保持“对台资企业区级政府收费项目为零”和“台资企业对政府和园区的投诉为零”两个“零记录”,成为台商投资开发的乐园。
以台企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助推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8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8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0.1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56元。
台企聚集地聚变黄金产业带
在台资企业的发展带动下,东西湖区吸引了众多的美、日、法、德等外资企业来区投资发展。目前,全区引进各类投资企业2000多家,合同投资总额逾40多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00余家,世界、中国“五百强”近40家。
抢抓发展机遇,东西湖区整合优势资源,倾力打造台商产业新城。在95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域,以107国道工业大街为发展轴线,以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为核心,布局五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功能组团,衍生出“一条彩带串五颗明珠”的黄金产业带:
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台资密集区组团——突出台商特色,主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健康食品等先进制造业;保税物流区组团——依托保税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枢纽中心,加快引进出口加工型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食品加工区组团——打造以食品生产为主导,以农产品物流、贸易为辅助,以食品研发、展示为方向的新型产业园;新沟镇循环经济工业园组团——打造工程机械再制造循环、热电联供循环、太阳能光伏和废弃物再利用四大循环产业链。
107国道工业大街串起了长青、慈惠、走马岭、新沟镇等街道办事处和台商工业园区,目前,沿产业大街两侧已进驻各类产业项目百余个,形成机电、航空、食品、烟草、生物、物流、旅游、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九大产业,其投资额、总产值、税收总额和吸纳劳动力等指标都占了全区一半以上,成为湖北“汉—孝—襄”经济发展带的起点。
在这条黄金产业带的舞动下,未来5年,台商产业新城将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汉孝产业走廊的龙头区域,成为华中最大的台商投资密集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