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企业风采

康师傅水创意金奖获奖人用民间力量救助污染受害者

2009-06-02 15:06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肖燕
  ●本报报道的环保卫士霍岱珊连获环境大奖,所获奖金为他救助污染受害者提供了可能。

  ●奖金提供方、项目实施方均为民间力量,这也为污染受害者民间救助模式探寻了新路。

  环保卫士获金奖

  2009年4月3日,本报以“环保卫士和排污大户的十年斗争”为题,报道了民间环保人霍岱珊和莲花味精公司为环保争斗多年的故事。近日,霍岱珊连获两项环境大奖——康师傅水创意金奖和阿拉善生态奖。

  霍岱珊的环保路超过10年。从2004年开始,他把重点放在了污染受害者的救助工作上,为之奔走、呼吁。5月22日,霍岱珊的努力得到了收获,他实施的“淮河污染区地表饮用水的生物净化与村民救助”项目,在全国1300多件项目提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康师傅水创意公益提案竞赛”金奖。这个奖项是国内第一个民间水资源环保奖,鼓励环保团体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改善水问题。难得的是,组织方提供了25万元的奖金,用于支持霍岱珊推动生物净水装置技术,以改善和解决淮河沿岸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4月22日,霍岱珊和莲花公司合作共建的“莲花模式”还获得了第三届阿拉善生态奖,这也是一个由民间环保组织设立的生态奖项,意在奖励、支持日益兴起的民间环保运动。

  清洁饮水计划

  目前,对沿淮两岸地下饮用水遭严重污染的地区,一般采用打深水井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吃水难题,但打一眼供3000人饮用的深水井需要资金近百万元,而且会造成地表下陷等问题。常年在沙颍河两岸奔走的霍岱珊在留日华人学者金胜哲的指导下试验成功“生物净水装置”,从2005年开始,霍岱珊一直在为沈丘县遭受污染的村庄安装这种净水装置而奔走,并最终在2008年为洼子村安装了两组设备,使500多名村民受益。

  他采用的“生物净水装置”有别于传统的打深水井,而是用“生物膜”技术把表层地下水进行净化、活化、软化处理,水质达到国家最新的饮用水标准。这种装置的费用只相当于打深水井的1/3,既节约资金,又节约资源,在受污染的农村地区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工程费用是东拼西凑的,有我拍照片的稿费,还有一些环保志愿者的捐助。”霍岱珊说因为缺资金,进展缓慢。这之前,老霍还利用自己在环保界的影响,争取到企业赞助,为黄孟营村和东孙楼村的村民家中安装了滤水器。

  在老霍推行的清洁饮水计划中,他一直想改变目前这种村民等待救助的现实,而是建立企业、环保组织和村民一起参与的模式,让有责任感的企业出资,村民投工投劳,在使用中由村民参与管理。但这个设想因为一直找不到出资人而遇阻。

  “这次我获得康师傅水创意金奖的25万元种子资金,解了燃眉之急,可以把饮水救助工作推广起来。”霍岱珊说,这些资金可在洼子庄周边10个村庄安装净水装置,一万多村民喝到干净的水,从而缓解因饮用污染地下水导致的疾病。

  民间救助的兴起

  霍岱珊此次能获得“康师傅水创意金奖”,组织方也是看中了这个救助模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从目前的环保救助看,不少像淮河卫士这样的NGO组织在里面发挥着作用。此次康师傅水创意银奖、铜奖获得者也是NGO组织的项目,其中一个是为广东韶关上坝村提供干净用水计划。在霍岱珊获得的第三届阿拉善生态奖上,30个获奖项目方是清一色的民间组织身份。

  “这是一个新的趋势,由民间力量开始着手救助污染受害者,民间环保组织有自己的优势,有亲和力,更能发挥社会监督功能。”中原工学院农村环境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周纪昌认为。周说,农村水污染受害者往往是弱势群体,他们很难向外界表达救助需求,民间组织及时地向政府和社会传达了他们的声音。

  他说,民间救助力量的兴起对政府救助是重要的补充,同时也为企业参与提供了一个乐意接受的平台和渠道,使救助资金发挥更大地作用。“受害者不仅需要环境救助,还包括医疗救助、法律援助、发展救助等多个方面,有责任感的企业应当主动出来承担。”周纪昌说。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