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不能买金融产品?专家吁两岸特色金融
机会稍纵即逝,在瞬息万变的金融业更是如此。
5月下旬在台北的一场讨论会上,一批重量级金融业者和学者齐齐呼吁,未来市场在大陆,台当局应尽速和大陆协商,发展“两岸特色金融”,帮助在两岸经贸交往中已经落后的金融业者抓住最后的机会。
时机比风险重要
20年前,台商便“登陆”发展,如今台商已经开始战略转移,岛内金融业却才刚刚起步前往大陆。与会业者认为,没能抓住台商这个最方便的服务群体,金融业“登陆”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然而,失去“最好的时机”,并不意味不再有机会,尚不成熟的大陆市场仍然提供了可以开拓的空间。
台湾银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张秀莲指出,大陆是台湾金融业的希望,发展两岸特色的金融业,是目前台湾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与会的台“金管会”副主委李纪珠也承认,目前台湾金融业面对几个好机会,其中,新兴市场崛起,“中国大陆是个亮点。”
大陆客户的资产管理是被银行业者看好的机会之一;向大陆中小型企业放款,以及成立租赁公司,也被认为短期内有钱可赚。
与银行业相比,保险业者更加心急。岛内保险市场已趋饱和,大陆却是可以深耕的土地。一旦市场开放,大陆的企业年金、医疗保险、汽车保险和微型保险领域,台湾业者都可以施展拳脚。
有业者提出,两岸金融合作尚在初期,大陆市场体制也有不完备的地方,到对岸投资要承担风险。但是更多业者认为,抓住时机比规避风险更重要,与其原地踏步,面对不景气,不如到对岸放手一搏。
岛内需要放开管控
与会业者强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台湾当局应该放开各个层面管控,让金融业自由发展。
资本能否自由流动,是金融市场活力所在。大家呼吁,将陆资当作一般外资看待,以各种形式引入陆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