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历练 台商二代崭露头角
中新社广州8月27日电 题:在大陆历练成长 台商二代崭露头角
中新社记者 郭军
在大陆打拼十几二十年,如今,珠三角地区不少台商正面临第二代接班问题。而那些拥有海外教育背景、思想更开明、观念更新颖、眼界更开阔的台商第二代也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他们有的直接协助父辈管理工厂,有的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也有的另辟蹊径拓出一片事业的新天地。虽然他们经验还有不足,人生仍需历练,但他们已经不断成熟起来。
将于28日在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18周年庆典上成立的广州台协青年联谊会,正是台商二代为加强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构筑人脉、培养接班能力而构筑的一个平台。
该会即将上任的理事长李昭玲,原本打算在美国继续念研究生课程,后来在父母的召唤下回到台湾,并于2002年来到大陆帮父亲打理一个有着500多名员工的运动用品公司。如今,虽然父亲还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但公司具体的日常管理基本上都是由担任副总的李昭玲和弟弟打理。
将近十年的历练,对于公司上上下下的业务情况已是轻车熟路,但李昭玲初次见面给人印象除了有些台湾口音之外,其余的与大陆普通白领没有多大差别。
“我已经完全融合入了广州的生活。对广州的道路交通、饮食有时候比我们的司机还要熟悉!”李昭玲笑道。完全有别于一些富二代纨绔奢侈的做派,虽然是在自家工厂干活,但李昭玲却像普通的员工一样领工资,一样用工资按揭贷款买房子。“虽然我们会很舍得花钱,但金额有限,我们会花在刀刃上。”
来到大陆帮父亲打理生意近十年,昭玲坦言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而当谈到企业经营理念时,作为台商第二代的她又认为与父辈不会有太大的冲突。父亲一直强调诚信守法经营,而昭玲自己也一直秉承这一经营理念。刚来大陆时,不识简体字,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也不熟悉,好在当地台务部门的帮助下,这些现在都已不是问题。不过,毕竟时代在进步,学历、生活经历也与父辈有很大不同,李昭玲认为,台商第二代在企业经营方面会比父辈更注重人性化管理,平时他们与员工也会有更多的沟通。
虽然自己在大陆一路走来,基本上也算是顺风顺水,但李昭玲表示,周围台商青年难以融入当地或者无法顺利接班的也大有人在。个中原因多种多样,要么是与父辈观念上差异太大,要么就是个人志向、性格的原因,当然更多的还是缺乏必要接班技能。
李昭玲说,成立台商青年联谊会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我们希望构建一个这样的平台,平时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目的是让台商青年尽快融入这里。”
事实上,早在一两年前,佛山、东莞、深圳等地就已成立了类似的台商青年组织。在这些组织里,台商第二代透过运动、旅游和沙龙讲座、公益慈善等形式,分享人生经验,建立人脉,寻找潜在合作伙伴。
而即将成立的广州台协青年联谊会也受到广州台商青年的青睐。李昭玲介绍说,目前确定报名的会员已有300多人,而初定联谊会理事有30个。联谊会初步规划各个分会每月各自组织活动,而由总会筹办每个季度的各区联谊活动。“未来,我们还计划将这个联谊会扩展到包括在广州的所有粤港澳青年。”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