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诸多关于“世界末日”的事件会发现,相信“世界末日”的多数是社会底层人和农村人,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理性,缺少科学教育,误认为“世界末日”真会来临。可是,对于那些杀人、自尽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并不是因为“世界末日”去做这些事,因为身边更多的人并没有恐惧,也没有感染他们,他们是对生活、对自己的绝望无助,才会产生强大的毁灭心理;他们杀人、自戕并不能逃脱世界末日,但是杀人、自戕却能宣泄自己的不满、痛苦和绝望,这和“世界末日”无关,却可能是世界末日心理与一个人的末日心理的重叠。
就像电影《2012》的原作者阿兰·丹尼勒克在他的一本书《2012:毁灭还是重生?》中讲到的:因为不满,所以渴望毁灭,只有毁灭才能带来重生,只有重生,才有机会过上安宁祥和、丰富多彩、没有剥削与歧视的生活。因此,人们笃信末日的背后饱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更优质生活的期待。所以,从社会的角度讲,让每一个人都生而平等,生而有希望,而不是不公和绝望,恐怕是消除一个人末日心理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