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杂谈:中国是云中之龙,雾中之豹

2008-08-26 09:35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宁

     北京奥运会在欢乐的气氛中谢幕了,在闭幕式灿烂缤纷的焰火中,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中国 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令全世界刮目相
看了。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创造了辉煌的战果,人们说圆了百年奥运梦。其实,体育运动与国家实力总是密切相关的,北京奥运将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中国从此将走向体育强国之路,中华民族亦将走上强国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上偏向于文,就是不爱运动,整个社会的观念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应该文质彬彬。有国外旅行者记述,当年在成都街头,外国人傍晚散步,被认为是外国苦力,没有饭吃才到中国来的。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如果不是苦力,就应该坐轿子。历史上,年轻人只有学文不行了才学武。凡是有一点经济条件的家庭,无不希望子女读书、进学、中举、金榜题名,一步步进入仕途。《水浒传》里的九纹龙史进天天练武,打熬筋骨,史太公内心里是不满意的,只是无可奈何罢了。古时候当然也有一些运动项目,但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而且被认为玩物丧志,比如喜欢玩球的高俅就是一个反面形象。比较起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比较剽悍,骑马、射箭、打猎、摔跤,生龙活虎。可他们在中原生活得久了,也不复有草原民族的武气。比如满族入主中原后,王室还比较注意坚持健身,皇子不但要读书,还要练习骑射,皇帝自己每年带头到木兰围场围猎。但是,这种努力并未成功,八旗子弟最终都放弃了体育运动,而代之以穿着长袍马褂,手里提着鸟笼子遛鸟。

     现代体育运动是舶来品。103年前,慈禧太后因形势所迫废除了科举制,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许多“洋学堂”。史料记载,在1909到1910年的两年时间里,北京的洋学堂从此前的206所猛增到252所,学生从11417人增加到15774人。与旧式教育体系不同,洋学堂开设自然科学和体育课,而在激发学生体育热情方面,教会学校最成功,因为主事者本身有运动的爱好。当时全国有21所教会大学,大部分是美国人开的。开始的时候当然闹出不少笑话。大学教授打网球,学生很不理解,问:“你们难道没有钱雇佣人吗?”渐渐地,学生也进入了球场,不过还是不能脱掉那身长衫,都穿着长衫打球。

     其时,中国的清王朝正处于奄奄一息的弥留状态。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加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争夺瓜分,中国经济全面崩溃。江浙和湖南历来是中国的粮仓,但连这些地方的农民都无粮食去填饱肚子,饥饿的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铤而走险,展开了抢米风潮,此起彼伏。城市也凋敝破败,不再有那种令马可·波罗艳羡的繁华景象。一位西方传教士这样描述中国城市的面貌:“城市的街道狭窄、弯曲、凹凸不平、肮脏不堪、臭气熏天。”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寿终正寝,但中国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那时候的中国,战乱频仍,哀鸿遍地,普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那里可能从事体育运动?

     10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面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全变了。水立方和鸟巢等运动场馆让各国运动员、官员和游客惊叹不已。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生龙活虎,过关斩将。中国还向许多国家输出了体育教练,郎平调教出来的美国女排在沉寂24 年后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银牌。这样巨大的变化,100年前谁能够预料得到?古人云,“云龙雾豹,遇时而现”。中国就是云中的龙,雾里的豹。现在云开了,雾散了,中国开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和风采了。我们应该对当年在中国考察的美国年青社会学家罗斯先生表示敬意。他具有科学家的独到眼光。他曾经这样写道:“中国人的潜力是深藏的,我们在他们潜力大门打开之前,是不会知道他们能做些什么的。”

     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我们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在体育运动的群众化方面。如今,全民健身的唯一标志似乎只是公园里的老头老太们。年轻人很少从事体育锻炼,人人都忙于学习工作,忙于寻找机会,忙于发财。中华民族的崛起也将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中国要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一个经济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无论如何,北京奥运会给了全国人民一个极大的鼓舞,既然中国人已经高调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使我们停止前进的脚步。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