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禾:盘整难再 9月市场波动幅度有望加大

2010-09-01 09:31     来源:中国证券报信达证券     编辑:张蕾

  8月市场进入盘整。上证综指、沪深300等几大指数保持了标准的震荡盘整态势。向前看一点,除了今年4月初到7月初的一波行情以外,从去年底到现在,指数似乎也在无休无止的盘整。伴随着市场盘整,流行的分析也就变成了盘整分析。那么,在宏观经济前景略显暗淡、政策面不明朗、流动性日益紧缩的当下,震荡盘整真的会成为A股市场的常态吗?我们认为,可能性很小。因为在A股的历史上,盘整行情本身就不是一个常态。

  如何能分析一个市场是否会长期持续盘整行情呢?这个问题从正面不太容易求解,从反面看则会更清楚一些。盘整行情的反面就是波动市,而市场的波动幅度、频率等等是可以测量的。由于VIX指数所依赖的一些基础金融数据在A股并不具备,因此我们使用了一些更为简单的手段检测市场波动。这其中一个简单好用的指标,就是指数的日内波动。

  我们使用了两个日内波动的概念:绝对日内波动和多余日内波动,分别衡量了市场的单日振幅的百分比,以及单日振幅最终没有造成市场涨跌部分的百分比(因此称为多余日内波动)。这两个指标均能体现市场日内波动的大小,但多余日内波动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对指数总体涨跌幅度进行了滤波,因此相较于绝对日内波动,更能反映市场内生波动性的大小。

  在分析A股、台湾地区股市、美股和英国股市4个市场主要指数过去20年的日内波动后我们发现,A股市场在1990年开始的每个五年中,不论绝对还是多余日内波动,其平均波动比率几乎都是最大的。这证实A股波动性高于其它主要市场,在过去一直是一个常态。而且借助于多余日内波动分析,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波动常态不仅仅来自于A股整体行情的跨度,也同时来自于市场内生的高波动属性。

  我们认为,对于A股来说,只要投资者的构成不改变、投资者分析股票的逻辑不改变,则仅因为过去数个月其波动性下降,而就期望其波动性能够持续性的变小,从而走出震荡盘整的行情,是不现实的。未来A股指数的运行,很有可能继续走出大波动的行情,从而让对震荡盘整市抱有憧憬的投资者大跌眼镜。而这种大幅波动行情出现的概率,随着整个8月指数的横盘,应该是变得更大、而非更小了。

  尽管市场整体指数在近期、特别是8月保持了震荡,但是震荡的似乎只是指数,那些市值几十亿的小股票们从来不震荡,而是继续直上直下。这种现象在8月表现的尤为明显。整个8月,上证综指横盘未动,而估值比主板贵出一两倍的中小板综指和中证500指数,则分别上涨了12.75%和9.50%。

  这种分化的行情,实在出乎我们之前的意料。我们只能说,市场对于小盘股的偏好和小盘股自身的动量属性,超出了我们从常规策略分析思路所能得出的想象。但这种强势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A股市场目前的投资者理性程度仍然较低。回到之前对于波动性的分析,这也就说明了A股历史高波动性的基石仍然牢固。那么,指数未来大幅波动,仍然可以期待。

  对于9月我们认为,首先,期望市场继续保持8月份的盘整,并非没有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极低。那么其次,在作出了这样一个先决判断以后,我们就要试图进行上下的猜测。

  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中,基于对市场混沌、非线性的认识,我们没有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指数未来的中期走势。我们在自己的分析框架中,更倾向于提出对于未来几种走势的可能性,以及对各种可能性的分析,并在行情真正到来时再进行相应的决断,以期尽可能以短周期、高修正频率的方式模拟市场这个动态系统的运行轨迹。

  就当前的市场来说,市场整体指数尤其是作为指数核心的金融、地产、有色等蓝筹股,其估值、趋势均处在一个可上可下的地步。而对于小盘股来说,尽管其强势在8月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考虑到中小板综指高出上证50指数153%的PB估值,我们继续建议从投资角度考虑问题的投资者回避估值过高的小盘股。也许,减持已经涨势过猛的小盘题材股、以一定仓位增持蓝筹股,同时静观市场的变化,对市场随时可能到来的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保持清醒的认识,是未来一个月操作的最佳选择。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