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一日全球股市暴跌后,昨日亚太市场又出现了普跌。如果将6月29日的全球股市“周二惨案”归结为“一项指数惹的祸”,那么周三的延续下跌便可以证明,此次全球股市“熊气”不会单纯受中国先行指数被调低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已经开始升级,对全球股市二次探底的预期也愈加明显。短期内,全球股市都可能“如履薄冰”。
指数意义有限
6月29日,美国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发布新闻称,将4月中国先行经济指数(LEI)环比上升幅度,由原先公布的1.7%调降为0.3%,为近5个月以来的最低增幅。
该消息一出炉,立刻吓坏了全球市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开来。6月29日,美国股市全线大跌,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均收于今年最低收盘点位。一日之后,这种恐慌的情绪并没有消除。6月30日,A股继前一日暴跌4.27%后,再度下挫1.18%。亚太其他市场同样以普跌收盘,日本日经指数更是跌至7个月的低点。
一份指数报告竟然引起排山倒海式的连锁反应,这让国内外不少身经百战的分析师们都大吃一惊。冷静一下仔细分析,究竟这项指数的意义有多大呢?
6月30日,美银美林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发布报告,用了“过分夸大”来形容市场的反应。陆挺认为,这份中国先行经济指数LEI的部分样本数据存在时间较短,应当有保留地进行一定季节性调整。另一方面,其使用了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次级指标(供应商交货指数),但实际价值甚微,并且发布机构未能在编制该经济指标时合理转换这一次级指标。因此,LEI将逐级数据与月比波动数据整合,大大削减了该指标自身意义,令人难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