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遗产浩如江海,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被吸纳进来参与表现,得到充分的渲染。但是很多动物难与鸡相比拟,这是因为鸡与人类息息相关,深受人的喜爱。
金鸡,是人们对鸡的美称,同时还认为鸡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吉祥物之意。《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为鸡”,又叫金鸡星,是以鸟的姿态出现。
《太平御览》引《春秋说解》也说:“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之为言佳也,佳而起为人期,莫宝也”。阐说了鸡的特点及德性。
后来《韩诗外传》进一步称赞鸡为德禽,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周亮工《书影》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州贵人尤好画鸡于石,元旦张之,盖此地乎鸡为吉,俗云室上大吉也”。
至今民间常见画有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的吉祥图,因石与“室”谐音、鸡与“吉”谐音,所以此图名为《室上大吉》。这种“元旦画鸡于室”的民俗,寄寓“鸡鸭满栏、金鸡独立”的良好愿望。
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因而古代帝王以“鸡为侯”。雄鸡鸡冠高耸、火红,故视其为吉祥,以“冠”谐音“官”,绘“冠上加官”图,为雄鸡和鸡冠花的纹图,应用在画图、家具、杂器,以祝升迁、腾达。
昔日常见“五子登科”图,画有一雄鸡和五只鸡雏相戏于窠的纹图,以“窠”谐音“科”,美其寓意:五子登科,此图亦题“五子高升”。这些画在辞岁迎新年之时,寓意吉利发达。
古人不仅把金鸡啼晓当成国家大事,还创造了一系列和鸡有关的典故。最著名的而现在常被引用的,如表达报国之赤诚的成语“闻鸡起舞”,据《晋书》载,西晋祖逖和刘琨为司州主薄,两人白天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晚上同榻而卧,祖逖在半夜一听鸡叫,就叫醒刘琨起身舞剑:“此非恶声,因起舞”,后来用以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源出汉代王充《论衡》,说淮南王刘安。崇信道教,学道成仙,家中鸡犬也随之升天,后人便把攀附权贵的人称之为“淮南鸡犬”。
凡是形容“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人,常用“山鸡起舞”这个掌故。三国魏武帝曹操,有人献给他一只山鸡,曹操要山鸡起舞,山鸡不舞,公子苍舒想了一个办法,叫人拿一面大镜,山鸡对镜照见自己美丽的羽毛,便得意起舞,结果“不知止而死”,因而清末黄遵宪有诗:“山鸡爱舞镜,海燕贪栖梁”。
值得一提的是明窗攻读的典故“鸡窗”:据《幽明录》载:“晋衮州刺史沛国枕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巧言大进”。
此后,人们就以“鸡窗”当作书房的代名词。唐人罗隐有诗:“鸡窗衣静开书卷,鱼栏春深展钓丝”。
鸡年将至,把这些文化点滴撮出,聊备一乐也。(文:蔡行健)
(责任编辑: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