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海峡对岸的台湾,人们同样把春节看得很重,台湾民间有不少颇有情趣的过节习俗。
贴春字
过年时,台湾同胞习惯在家具上贴个"春"字,但米缸就不兴贴"春",乃因台湾方言的"春"与"伸"谐音,粮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米缸大都贴个倒置的"福",寓意"福到(倒)了!
蒸年糕
台湾民间在腊月廿八之前都要蒸年糕。年棵有"甜粿"、"发粿"、"咸粿"、"菜包"等。台湾有一首年粿歌,生动地概括了年粿的含义:"甜粿过年,发粿发钱,菜包包金,萝卜粿(菜头粿)吃点心。"甜粿是过年最主要的年粿,发粿则要发得好才会发财。菜包因内有包馅,所以能包金。萝卜粿(菜头粿),是取其"好彩头--好兆头"之意,可当点心之用。台湾人俗信蒸年粿时,都会有"年糕神"看护,而年粿发不发,关系着来年一年的运途,所以主妇们都严禁小孩们在灶台旁问这问那,更禁忌说出不吉利的话,以免"年糕神"发怒,使年糕制作功亏一篑,不但未来一年运势"发不起来",又没口福,所以炊粿可是过年前的第一件大事。另外,丧家是不能隆重过年的,如放鞭炮、贴春联、蒸甜粿等等,要想尝甜粿,只好靠亲戚朋友送了。
(编辑:赵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