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60周年
字号:
“炎黄子孙”的由来

  时间:2006-09-07 11:31    来源: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链接:“海外赤子”的由来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海外赤子”即我们的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被重新广泛运用,说明国人的爱国热情在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