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60周年
字号:
黄帝的文德和武功

  时间:2006-09-06 16:37    来源:     
 
 

 黄帝的文德:

  《黄帝内经》 
 
  中医中药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知解除了多少人疾病的痛苦,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谁是中医中药最早的发明者呢?原来最早发明中医中药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祖先——轩 辕黄帝。是他,在5000年前就写下了人类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祝由科》。

  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部著作还夹杂着一些迷信成分,但群众对它的评价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药”。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它不但在历史上对我国人民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还起着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作用。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黄帝的这两部医学著作是怎样写成的呢?相信在黄帝时期,人们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活资料十分缺乏,经常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平时在打猎的过程中还不断出现跌打损伤等事故。因此,因病伤而死的人越来越多。当时,东北部落约有1/3的人,活不到14岁就死去了。死于30到50岁之间的人,约有1/4。寿命最高的也活不到60岁。黄帝经常为此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时候,没有人懂得用药物治病,更不懂得预防。人一得病,只有听天由命,谁也没有办法。

  有一次,黄帝带领一支队伍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没有射中要害,箭头从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它在一片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而且边吃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虎背上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黄帝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咛不许杀害老虎。察看人回来也说:“受伤的老虎吃了这种长叶草,伤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黄帝听后,沉思一会儿,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流血的人吃了这种长叶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黄帝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

  还有一次,黄帝手下驯养动物能手--王亥在训练一只熊时,由于这只熊不听指挥,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将它的一只后腿打断。这时,有人主张将熊杀掉吃肉;有人却说:“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条命,也许还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种意见,把这只断腿的母熊放了。这只母熊一颠一跛地钻进了树林,不料又被几个猎人发现。其中一个猎人正准备用箭射它,忽然看到这只熊的一条后腿吊着,正在树林的草丛里寻什么。猎人便隐藏起来仔细观看。原来这只熊用前掌在草丛里刨一种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再用前掌轻轻地敷在被打断的后腿上。猎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没有惊动这只受伤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树林里看到的情景报告给黄帝。黄帝听后,又派人去树林里察看。谁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没有发现这只熊的踪影。十几天以后,当有人在另一片树林里发现这只熊时,它的断腿不知什么时候长好了。一见猎人,就飞快地逃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把熊刨过的这种草根从地里挖出来捣烂以后贴在损伤筋骨人身上,结果都治愈了。

  黄帝从这两件事上受到很大启发。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黄帝把它正式整理出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医案》和《本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就这样诞生了。不久,又出现了巫彭这位有名的郎中。后世人为了不忘黄帝的功德,综合了黄帝时期的名医的医术,定名为《黄帝内经》。黄帝升天后,相继出现了战国的扁鹊、东汉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名医。他们都是吸收了黄帝在医药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为后世人寻药,看病,著书,立说,最后都成为古代的名医。

 《黄帝外经》的传说 

  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但是,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音夫)。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那时人们称赞俞跗的医术是“出丧的灵车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复活。”

  传说有一次,俞跗出外看病回来,刚一进村,就听见哭声。一打问,原来是邻居的孩子突然死了。他顾不得进自己的家,急忙先到死者家里,问明孩子死前的病况,就让人赶快把孩子从“葬罐”里拉出来,他脱去孩子的衣服,用刀划开肚皮,拿出肠子一看,原来孩子吃了过多的未烤熟的肉,肠子一下被堵住了。俞跗很快将肉食挤出,使肠子畅通,然后理好肠胃,缝合伤口,最后又给孩子鼻子塞进了一些草药。不到半天时间,孩子就慢慢复活了。

  还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摸了摸死者的脉膊,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传说俞跗还有一次在山谷走路,忽见一个年轻的猎人不慎从悬崖上跌下来,被半山腰的藤条挂住脖子,上不去下不来,又喊不出声,俞跗正在着急时,迎面来了一个跛子老人,俞跗请老人设法把吊在半空的年轻猎人救下来。跛子老人一看,二话没说,取下腰间的弓箭,“嗖”的一声,射断藤条,猎人掉落在地,眼看着没气了。俞跗蹲下为死者切了脉,从地上采了一把野草塞进猎人肛门,又用手紧紧捂住猎人的鼻孔。时间不长,就把塞进鼻孔的草药喷出来。俞跗这才松了一口气,说了声“有救了!”跛子老人在旁边看到这样的医术,嘴里不停地说:“活神仙,活神仙!”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黄帝的武功:

 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据传发生在夏部落和神农氏部落通婚的时候。那时候通婚,不光是出嫁女的,也“出嫁”男的。

     夏部落和神农氏部落通过议婚,双方同意各嫁出男女青年十名。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部落的主婚人,各带十名男女青年去举行成婚仪式。女的头戴编织的花环,脖子上挂着骨珠项链,腰围染色麻布,格外好看。男的腰围兽皮,肩挂麻布带,人人佩带弓箭、石刀、石斧,显得英俊威武、双方迎亲的队伍,在半路上一个山谷相遇,出嫁的男女青年热情地举起陪嫁品,互相道喜,相互致意。夏部落的陪嫁品是他们生产的皮张、麻布、玉石等,神农氏部落的陪嫁品则是各类粮食种籽。男男女女,手拉手,面对面,高兴地笑着、唱着、跳着,转着圈子。

     这时,蚩尤和夸父正在附近的树林中打猎,忽然听见了山谷里一片欢畅笑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收起弓箭,透过树枝空隙向山谷里望去,只见一伙男女青年正在欢腾跳跃。再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夏部落和神农氏部落正在通婚。夸父对蚩尤说:“他们两个部落一通婚,建成联盟,扭成一股劲对付我们,那还了得!”蚩尤沉思了半天,在夸父耳边咕噜了一阵,夸父立即把随行的所有人员都集中起来,秘密地布置了抢人抢物的计划。

     双方出嫁的男女青年正沉浸在欢乐之中,突然一声狂吼,蚩尤和夸父提刀挂斧,带领一帮打手冲出树林,见女人和财物就抢,见男人就打就杀。双方送亲的人毫无防备,突然遭到这样的袭击,一时乱成一团,眼看着男的被打倒,女的被抢走,财物被枪光。等双方送亲的人明白过来时,蚩尤和夸父一伙已钻进树林,跑得无踪无影了。

     通婚就这样被蚩尤破坏了。送亲的大鸿回来向轩辕报告了他们被抢劫的经过,并说:“四个女的和两个男的被抢走,一个人被打死,三个人被打伤。”轩辕怒不可遏,立即叫大鸿把应龙找来。

     蚩尤把抢回来的财物,全部分给手下的小头目。只把四个女子留在身边供他玩乐。夸父走来对蚩尤说:“咱们抢了人家的财物和人,难道轩辕、神农氏肯罢休不成?你要及早提防!”蚩尤骄横地说:“轩辕无能,神农氏怕事,他们只会说教,武力不行,要是他们敢来报复,只会白白送死!”蚩尤说罢,命夸父召集九黎族首领去作准备,自己和女人玩乐去了。

     轩辕组织起六路人马,由应龙挂帅,准备讨伐蚩尤。蚩尤和夸父听到这个消息,也调集人马,埋伏在阪泉之野。

     蚩尤经常炫耀说,他的谋臣能呼风唤雨;他的军师——风伯和雨师,能腾云驾雾;他的部下以沙为食,不吃食物;而且,人人头上长着两只尖角,打起仗来,凶猛异常。其实,这全是无稽之谈。蚩尤打仗往往利用云雾天、黑夜。天时对他不利时,他轻易不出兵。他的部下头上并没有长角,只不过戴着插有两只锋利牛角的头盔罢了。他们当时已种稻谷,是以米为食,而不是以沙为食。

     轩辕去和蚩尤打仗时,曾吃过蚩尤“迷魂阵”的亏。这次轩辕总结了过去战斗中失利的教训。他和谋臣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根据天上北斗星的斗柄不转动而斗转动的原理,造了六架指南车。每个车上安装一个假人,一只手直指着南方。打起仗来,军队一旦迷失方向,只要一看指南车所指的方位,很快就能辨别出东南西北,而不会迷失方向。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阪泉之野一片雾海,分不清天和地。诡计多端的蚩尤,突然命令部下,向轩辕发起进攻。

     我国远古时代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阪泉之战,就这样爆发了。

     传说这次大战,双方投入军队有万人之多。蚩尤利用大雾作掩护,冲进轩辕军队大营,大喊大叫,乱杀乱砍。轩辕事先已命应龙做好准备,将四路军队摆开,形成包围圈,只有两路军队与蚩尤军队厮杀。由于有指南车的指引,轩辕的军队越战越勇,不乱阵脚。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这时,一阵狂风刮过,天气空然放晴,云雾迅速散去。蚩尤一看天气对他不利,立即命夸父率军撤退。轩辕一见蚩尤要逃,即命大鸿率四路围截住去路。轩辕和应龙骑上经过王亥训练的火畜(即战马),追杀蚩尤。蚩尤扭头一看,轩辕和应龙骑着豹不像豹、虎不像虎的怪物,紧追在后,心里早已胆怯三分。转眼间轩辕已追到前,蚩尤来不及躲避,便使出他的绝招,只见他突然一跃三尺高,用头上戴的锋利牛角盔,直向轩辕的火畜刺去。轩辕急忙把缰绳一抖,火畜立即前蹄腾空而起,避过蚩尤,使蚩尤扑倒在地。轩辕转身挥起石斧,狠狠地砍去。蚩尤一声惨叫,倒在地上。夸父赶来,抱住蚩尤,双双从崖上滚下去逃脱了。

 冀州之战 
 
  蚩尤和夸父逃脱后,他们手下的81个小头目中有21个被俘,其中有两个俘虏,一个叫蛮角,另一个叫利石,一直不服,总想逃脱。一天,轩辕正在教场坪练兵,他俩乘机逃跑,刚跑出教场,就被应龙发现。蛮角和利石见应龙追来。知道一时逃不出去,回头就和应龙交战。蛮角以为他两人一定能够打败应龙,岂不知应龙原是轩辕手下一员猛将,武功超人。只经三个回合,蛮角和利石就被应龙打翻在地。应龙举起石斧,正要砍杀,被轩辕看见,轩辕一面喊:“斧下留人!”一面赶来,叫蛮角和利石从地上站起来。

     这时,正在教场练兵的人们也都围上来,一个劲地喊:“杀了这两个家伙,为咱兄弟报仇!”轩辕摆了摆手,又命应龙、大鸿两人,把所有俘虏都召集到教场上来。轩辕对这些俘虏心情沉重他说:“我轩辕和炎帝原是一母所生的异父兄弟。当年炎帝轻信别人的挑拨,一心要和我争夺天下,结果发生了战争,他被打败后,逃往南方,再也不回来了。如今蚩尤一心要替炎帝报仇,到处抢劫,滥杀无辜,弄得天下不安。你们回去告诉蚩尤:天地广阔,四海共存,不要抢夺别人,更不能随便杀人。我们都应该以礼相待,和平共存,你抢我杀,对谁也没有好处。我决定将你们全部放回,一个不杀。”轩辕说罢,命嫘祖、嫫母、方雷氏,把早已准备好的干肉、干鱼等食物,分发给所有俘虏,供他们在路途上食用。又命蛮角和利石两人负责把全部伤病俘虏带回去。开始人们都对轩辕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认为轩辕心肠太软,觉得不杀几个蚩尤的人,实在解不了心头之恨。轩辕理解大家的心情,再三向他的部下解释说:“千错万错,错在头人,千罪万罪,罪在蚩尤身上。他的部下是无罪的。”人们听轩辕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也就没有什麽怨言了。

     蚩尤和夸父见轩辕将被俘人员全部放了回来,大吃一惊。蛮角和利石一再对蚩尤讲轩辕如何仁义,如何宽宏大量,不随意杀人,不欺压部下等等。蚩尤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没等他俩说完,就怒气冲冲地一脚踢开蛮角,一斧砍死利石。可怜利石,被俘时没有被杀,回来后反被蚩尤杀害。这时,蚩尤瞪着充满血丝的双眼,骂道:“该死的东西,受了轩辕的教化,还有脸回来见我!”其余的被俘人员,一看蚩尤心狠手毒,随便杀人,不由得心惊胆战,暗暗流泪。蚩尤又命夸父把轩辕放回来的所有被俘人员,全部押解到冀州修筑城池,不许他们和其他人接触,更不许和亲人见面。诡计多端的蚩尤,反过来又以谣言惑众,说轩辕如何残酷地杀害被俘人员,如何用活人“点天灯”等等。他要求部下牢记这笔“血债”,加紧练武,准备复仇。

     不甘心失败的蚩尤,将本部落的人员动员起来,利用他们发现的金石(即矿石)日夜冶炼铜铁,制造各种兵器;还把平时抢来的财物和食物,全部集中在冀州城,并加紧修筑城池,准备和轩辕在这里决一死战。

      深夜,冀州城内冶炼铜铁的土地上,火光冲天。蛮角独自一人坐在矿石堆里,想起妻子群女被蚩尤残杀的悲惨情景,不由得失声痛哭。原来蛮角从被轩辕放回后,又被夸父押解到冀州炼铜铁,始终没有和妻子见面。时间一长,群女打听出蛮角并没有被轩辕杀害,而是放回后又被押解去炼铜铁,便满怀希望地前来冀州看望丈夫。不料,在工地上碰上正在巡夜的蚩尤。这个老色鬼,见群女长得体态丰满,白里透红、十分美貌,便二话没说,伸出胳膊把群女搂在怀里。群女不认识蚩尤,一面抗拒挣扎,一面喊蛮角快来救她。蚩尤听他喊叫蛮角,知她便是蛮角的妻子,刚一松手,群女就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蚩尤恼羞成怒,双手举起群女,扔下深沟。等蛮角赶来,群女早已惨死在血泊之中了……想到这里,蛮角把捏在手中的一块石头,狠狠扔了出去,趁着天黑人静,投奔了轩辕。

     轩辕和他的众臣听完蛮角的苦难遭遇,个个怒火满腔。他们根据蛮角提供的情报,认为攻打冀州,只能智取,不能硬拼。商议了三天三夜,决定在九月九日,夺取冀州。

     蚩尤发现蛮角失踪后,知道凶多吉少,便和夸父商议,把驻扎在冀州城内的军队,多一半交由夸父率领,悄悄撤出城外,埋伏在涿鹿之野,以防万一。城内留下的军队,加紧冶炼铜铁,死守冀州。

     九月九日是重阳。这一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蚩尤最怕晴天,清早一起来就爬上冀州城墙观察动向,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细细查看,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当他正准备下城的时候,突然听到城外远处一片呼救声。蚩尤回头一看,见一群披头散发的女人,手提肩背着东西,边跑边喊:“救命呀!轩辕军队抢人啦!”蚩尤再朝远处一看,确实有几十名轩辕部下的人,在后面追赶,他立即命令守城门的部下把城门打开,让这群逃命的女人进城。又命城上的军队,立即举弓射箭,挡住轩辕军队的追赶。

     这群逃命的女人一进城门,突然一下子全成了勇猛的士兵,原来他们是男扮女装的轩辕军队。他们手执石斧,猛杀猛砍,把守城门的蚩尤士兵一个个砍翻在地。夜间偷偷埋伏在冀州城外的轩辕军队,听见牛角号声,知道城门已开,便从草丛中、树林里一跃而出,冲进冀州城。蚩尤一看,知道中计,来不及抵抗,便迅速率领残军从北门逃跑。

     轩辕和蚩尤以前在冀州虽然已打过十多次仗,但都未能取胜,今天只用了一个早上,就大破冀州。在这次战斗中,蚩尤军队伤亡并不大,最大的损失是冶炼成的铜铁,制造成的铜铁兵器,被轩辕军队全部缴获。从此,轩辕的军队也有了铜铁兵器,结束了石刀石斧的时代。
 
  涿鹿之战 
 
  轩辕身边的很多谋臣一再建议,要乘胜追击,万不可放走蚩尤,不然后患无穷。轩辕采纳了群臣的意见,命应龙带领三路军队堵截蚩尤的去路。又命常先、大鸿作好正面进攻准备,命风后、王亥把经过训练的300多匹火畜用来组成一支历史上最早的骑兵,还准备了80面夔牛大鼓。蚩尤的军队也都换上铜铁兵器。传说涿鹿大战,双方都集中了所有兵力。第一次交锋,不分胜负。蚩尤总是利用气候的变化,偷袭轩辕,而轩辕军队则把蚩尤围得水泄不通,不给留下半点逃窜的空隙。双方军队战战停停,整整对峙了七七四十九天。

     一天中午,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蚩尤认为时机已到,命夸父立即传令,准备突围脱逃。轩辕发现蚩尤意图,即命大鸿、常先和应龙按原计划进行。然后又吩咐风后、王亥:“不能随便擂战鼓,火畜不得轻易上阵。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乱动。”

     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骄横的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像一条疯狗。他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蚩尤凶猛异常,力大无穷,越战越猛。不料,应龙率领的骑兵忽然冲杀过来,锐不可挡,一下子打乱了阵脚。蚩尤根本没有料到,轩辕还有骑着火畜打仗的骑兵。他见形势十分不利,便命令全军立刻撤退。这时,轩辕把手一挥,800面夔牛大鼓一齐擂呜。传说这种夔牛大鼓,声震500里。蚩尤军队被鼓震得耳聋眼花,东倒西歪,惊慌失措,溃不成军。轩辕命六路大军,借鼓声威力,发起总攻,一举把蚩尤军队全部消灭在涿鹿之野。蚩尤见大势已去,只好一人逃进一片枫树林。应龙赶上将他活活擒住,还没等到轩辕赶到,应龙手下一名小将,手起刀落,将蚩尤的头砍落在地。这个蛮横霸道不可一世的罪魁祸首,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性命。

     这时,常先、大鸿和风后押着蚩尤身边的军师——风伯和雨师,还有受了重伤的夸父走了进来。蛮角一见,举刀要砍,被轩辕阻止。风伯、雨师跪在轩辕面前认罪,表示愿意归顺轩辕。轩辕指着蚩尤的尸体说:“蚩尤残暴成性,一意孤行,不听劝阻,这就是他应得的下场。但他发现了金石,教民学会了冶炼铜铁,这又是他的一份功劳……”风伯、雨师听了这话更加佩服轩辕的宽大胸怀,心里十分感激。他俩请求把蚩尤的尸体妥善安葬,轩辕立即答应了。

     传说,黄帝与蚩尤一共打了三年仗,交锋了72次,前后经过阪泉之战、冀州之战和涿鹿之战。最后把蚩尤消灭在涿鹿之野。

     远古时代的这场战争,结束了部落时代的历史,各部落的人都愿归顺轩辕,一致拥戴他为盟主。从这时起,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国家建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了,从此以后,人们都尊称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