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蓝调》
●厂牌:有凰音乐
●时间:10月18日
●品质鉴定:★★★★☆
从2005年4月15日,到2011年10月18日,一眨眼6年半,胡德夫稳稳地又向我们走来了,他不再匆匆了,他带来了一张《大武山蓝调》。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他没有唱国语歌,他唱的是英文歌,你觉得你可以听懂吗?你觉得语言有障碍吗?
“我都快报废了,却找不到回家的路”。打开《大武山蓝调》唱片,首先看到的是这样一句话。其实人生中不仅仅有喜悦,更有疼痛。在一个光怪陆离的新时代里,胡德夫却更多想起了从前的一些旧事。而《大武山蓝调》并不像《匆匆》一样,写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件,他放眼一片片撕裂的大地,试图用自己微弱的歌声为那寸寸焦土清洗伤口。有一些伤,可以随时间愈合;而还有一些伤,似乎永远在与天空对视。歌曲变了,但胡德夫嗓音的质感依然没变,那种洪亮继续在逼视,在匍匐前进。那是对山脉的一种咏叹,没有伤感,也没有悲戚,它更像是一种追问:
漂流在自己的土地上,人为什么宛如失根的木块?
在这张英文专辑里,胡德夫唱了10首英文歌、1首国语歌。在当代华人歌手中,胡德夫可能是唱英文歌历史最久的一个了。上世纪70年代初,二十出头的他就开始翻唱美国的民歌与民谣了,那是他自童年听到祖辈唱的卑南族母语歌谣后,长大成人吮吸到的第一杯母乳。西方音乐中流淌的自由奔放,一次次冲撞着一个年轻人的胸膛。在花甲之年,胡德夫重新唱回到自己的年轻岁月。他重唱别人的歌,也唱自己的歌。他已分不清别人和自己的区分,他只知道,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木匠樵夫,不管怎样都得找到那条回家的路。
在一段幽静的钢琴声中,胡德夫唱出了第一首歌《Oh my,what as ham e》(《噢,是遗憾……》),那是40年前的一种心情,但至今仍然没有失效,原唱是大胡德夫5岁的DonMclean。但胡德夫唱出了一种遗憾。你无法去怨恨它,因为它一直在远航,你抓不到它,也等不到它归航。它摇晃着,你只能去感受它、感谢它,因为它令一种思念久久无法愈合。《Driftingon myland》(《带着血管的漂流木》)是似曾相识的,它是胡德夫和郭英男的合作。在这个新的版本中,胡德夫诠释出一种奔腾感,把一个深沉的主题呈现得更具画面感。如果你听到《Wereyouthere》(《你在那里吗?》),你怎么也不相信那是一个东方人唱的,那纯正的密西西比河岸的湿润,倒映出纳什维尔天空的蔚蓝。美国黑人灵歌合唱团的伴唱,连同台湾山脉的深厚肺腑,绵绵传递出地球人的一个心愿:
无论你在哪里,你都该让自己的心灵穿越大地,不断觉醒。
《来苏》是一首特别的卑南族母语歌谣,你仿佛看到胡德夫面朝一个空旷的山谷在歌唱,回声久久不息。那也是时间与山的对视,那也是心潮与微光的对话。还有一首翻唱自Leonard Cohen的《哈雷路亚》,胡德夫像一代代吟唱的福音歌手一样,把人对上帝、对信仰的虔诚传达出来。在结尾曲,国语歌《脐带》中,音乐再度回归到歌声,“当我还在您腹中的时候,你我之间那条本为一体的脐带,早已将我们紧紧地相连,哺育着我,守望着我。”清凉的钢琴正宛如那根柔软的脐带,连接着人与世间。
每一个时代都在咏叹发声,但你一定要沉淀出你此时的感受。不错,在《大武山蓝调》的音乐里,胡德夫结结实实地回到了20世纪60年代,那是理想与鲜花共同浇灌成长的岁月。但他一直在守望此刻的大地与人群,以及“被冲刷碎散”的自己。在这种紧密的节奏里,一个人又一次喜悦地拥抱了那连绵如锦的山,那平易近人的山啊,是鹰展翼翱翔的世界,是血液放任自流的沙场,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你的手托付给它,你终将打通那内在的力量。
“从不停止,不会后悔”。●邱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