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 箱       VIP会员      

台海评论 透视“核四”风暴

台海评论-驳李登辉及其“两国论”

台海评论-驳吕秀莲“台独”论

首页-专题-台湾-台海评论_驳李登辉及其两国论
 
“两国论”是分裂国家的政治赌博(上)
 
 
  来源:      日期:2001-04-11 10:36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等等。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其要害就是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其实质就是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一、“两国论”是图谋分裂的必然结果

  80年代末以来,台湾的政局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蒋经国病逝之后,李登辉于1988年开始在台湾主持政务。随着其羽翼渐丰,李登辉的言论就逐渐出现了与其前任一个中国政策不和谐的音调。1989年6月,李登辉在国民党第十三届二中全会上发表讲话,第一次公开承认其在中国大陆“无法行使统治权”,暗指台湾是“分裂分治”的政治实体。1991年2月,台湾当局“国统会”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纲领虽仍声称以一个中国为原则,但其却确立了追求所谓两岸“对等政治实体”的目标.

  台湾岛内政局变化使得李登辉分裂倾向进一步发展:(1)继1991年底“程序修宪”后,台湾当局于1992年5月完成了标志着“中华民国台湾化”的“实质修宪”。(2)1992年年底,台湾“二届立委”选举,民进党获得近1/3的席位。(3)台湾所谓“刑法”和“国安法”的修订,放宽了对境外“台独”分子的入境限制,致使大批“台独”流亡分子将活动中心向岛内转移。“台独联盟总部台湾本部”在台召开盟员大会,民进党公开鼓吹“台湾主权独立”。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开始极力鼓吹“务实外交”,力图拓宽“生存空间”,争取“尽速重返联合国”。

  1994年,李登辉“两个中国”的言论开始呈升级之势。在年初,他先是借所谓“千岛湖”事件大肆发挥,将这一台湾游客遭抢劫的刑事案件政治化,对大陆进行了全面的攻击。3月份,李登辉在台湾会见了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李登辉奢谈所谓“台湾人的悲哀”,把中国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台湾,胡说成是台湾被“外来政权”所统治。他把祖国大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唤诬蔑成是“奇怪的梦呓”。李登辉声称“中国”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他还以《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摩西自诩,声称要建立台湾人“自己的国家”。此次谈话,是李登辉倡导“台独”、分裂祖国心迹的大暴露。

  此后,李登辉一方面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则亲自出马,推行“弹性外交”、“实质外交”、“务实外交”和“度假外交”。1994年7月,台“陆委会”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声明表面上赞成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实际上却把两岸的分裂状况歪曲成“制度之争”。把一个中国理解为“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视两岸为“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和国际事务中的两个独立的“国际法人”。

  1995年,李登辉的分裂行动进一步升级,公开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挑战。其最为恶劣的表演就是分裂祖国的访美活动。6月9日,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发表讲演,大肆向国际社会兜售所谓“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存在”,企图仗外人之势,行分裂祖国之实。李登辉还公开宣称,他就是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

  1999年5月,李登辉出版表白其心迹的《台湾的主张》一书,公然主张将中国分成“七块”。时隔不久,就又迫不及待地完全撕掉了伪装,全盘托出了“两国论”的分裂底牌,再使两岸关系雪上加霜。总之,从李登辉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分析,不难看出李登辉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由来已久,绝非偶然。

  二、“两国论”是勾结外力的政治赌博

  李登辉破坏一个中国原则,推行分裂路线,有着台湾岛内“台独”或“独台”思潮泛滥的“内因”。然而,李登辉每每挑战一个中国的言行,总与某些国际势力与其沆瀣一气的“外因”有着密切联系。

  回顾起来,当年台湾当局不遗余力地鼓吹“对等实体”、“阶段性两个中国”,推行“务实外交”,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就是冷战的结束使延续数十年的国际关系结构失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世界一极不复存在。中美关系原有的战略支撑动摇,美国对华政策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上升,处心积虑企图牵制中国发展的美国政要,也逐渐看好台湾这张牌。

  李登辉之所以对司马辽太郎“表明心迹”,为什么要在康奈尔大学发表挑战一个中国的演讲,这更是与美国国会议员给他的打气和撑腰是密不可分的。克林顿上台之后,美国国内政治中“会府矛盾”与“驴象之争”加剧。美国国会右翼势力就台湾问题向政府施压主要表现有三:(1)试图通过立法程序,使《与台湾关系法》效力优于《八·一七公报》;(2)鼓吹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或所属组织;(3)促成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访美。在国会压力渐涨的背景下,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9月,宣布了“调整对台政策”方案;1995年5月,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通过邀请李登辉访美的协议,并促成其访美。

  那么,李登辉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孤注一掷,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和盘托出自己的分裂底牌呢?这是因为他“机关算尽太聪明”,以为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其分裂活动有机可乘。(1)首先,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中出现了霸权主义上升和强权政治抬头的现象。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用武力干涉南联盟的内政之后,李登辉认为有可能从国际“新干涉主义”中为其分裂活动找到救命稻草。(2)亚太周边形势也使得李登辉蠢蠢欲动。因为台独势力试图加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已经鼓噪多时;(3)日美安保防卫合作指针日美新“防卫指针”使日本作为美国军事仆从国的作用增大,使日美同盟变成了“介入周边冲突为主”的“外向型”同盟。这使得李登辉以为搞“台独”是有庇护的,从而有恃无恐。(4)美国国内党派斗争激烈,大选在即。近一个时期来,反华保守势力演出了《考克斯报告》等一连串诋毁中国、破坏中美关系的闹剧;(5)再加之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后,中美关系处于低潮。凡此种种,都使李登辉深受鼓舞,以为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机会来了。因此,他处心积虑地选择了一家德国电台来托出谬论,想暗示两岸关系有如“两德模式”。但李登辉的企图,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两岸与两个德国并无类似之处。

  总之,李登辉试图混水摸鱼打开一个突破口,借重于国际保守势力,为其分裂的图谋找到一个“靠山”。李登辉之所以对一个中国原则如此仇视,是因为如果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那么国际势力对海峡事务的介入,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如果将两岸关系界定为“国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中坚持统一的努力,就可能被污蔑为“外来侵略”。如果这一阴谋得逞,就可能给国际“新干涉主义”提供口实。这就是李登辉痴心妄想的如意算盘。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