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民族源流及概况

时间:2009-07-22 13:03   来源:中国网

  锡伯族

  

  分布区域:新疆锡伯族主要居住在伊犁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部分散居在霍城、巩留县和乌鲁木齐等地。

  人口:2003年人口为4.03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21%。

  语言: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在满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历史:“锡伯”为本民族的自称。历史上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锡伯等译音。新疆锡伯的来源主要是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锡伯族官兵1018名,连同眷属共3000余人,从盛京(今辽宁沈阳)辖下的沈阳、开原、义州、夙城、熊岳、复州、金州、兴京、海城、抚顺等17个城中抽调来新疆屯田戍边。农历四月十八日,是他们离开盛京踏上征途的日子。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西迁的锡伯族分编为八个牛录(旗),组成锡伯营,在伊犁河畔戍防屯驻,修渠引水,垦荒造田。   

  生产方式:锡伯族人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也从事渔猎。

  饮食:主食小麦,也食大米和玉米。

  文化:锡伯族人喜欢骑马射箭,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有“箭乡”的美誉。乐器有“东布尔”、“墨克纳”等。

  节日:主要节日有春节、“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日,也称4·18节)。

  宗教:锡伯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

  服饰:锡伯族服饰受满族人影响较大,男穿左右开衩长袍、短袍;妇女穿长旗袍,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饰品。

  婚俗:锡伯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婚姻要经过说亲、许亲仪式、订婚仪式和婚礼等过程。婚礼前要由“奥父”、“奥母”(意为“迎亲爹”和“迎亲娘”)主持和交涉迎亲事宜。

  房屋建筑:传统住房是人字形大屋顶,土木结构。

  满族

  

  分布区域:新疆满族主要居住在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哈密等地。

  人口:据2003年人口统计,新疆满族人口为2.39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12%。

  语言:满族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已通用汉文。

  历史:新疆满族是在1644年清朝建立之后逐步进入新疆的。雍正时清军进驻巴里坤、哈密、吐鲁番。乾隆时,清军又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少数上层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府统辖天山南北。清军进驻之地兴建满城,允许官兵携家带眷,使满族人大量增加。当时新疆满族人主要集中在奇台、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地。   

  生产方式:新疆满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饮食:以面食为主,兼食杂粮。饮食主要有打糕、三样饺子、双合饼子、“饽饽”(豆包)、萨其玛、葫芦油果等。

  文化:满族崇拜乌鸦、鹄和狗,不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制作的衣饰。

  节日:满族人过春节、中秋节和“颁金节”。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日)是满族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满族的命名纪念日。“颁金”意为“诞生、生机勃勃”之意。

  宗教:新疆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

  服饰:满族无论男女,喜穿袍服,分单、夹、棉、皮四种。现在妇女穿旗袍,男穿大褂。

  婚俗: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嫁仪式繁琐,须经过订婚、迎娶、合卺几个程序。婚后七日,有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拜望,称“回门”。一个月后,回娘家住一个月,叫“主对月”。至此,婚礼才算全部完毕。

  房屋建筑: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三或五间,坐南朝北。  

  乌孜别克族

  

  分布区域:乌孜别克族主要居住在喀什、伊宁、塔城、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地。

  人口:新疆乌孜别克族据2003年统计约1.4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8%。

  语言: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西匈语支。通用维吾尔文。

  历史:乌孜别克,《元史》称月即别、月祖白。14世纪,属蒙古金帐汗国。15世纪初期,金帐汗国瓦解,金帐汗国的一部分白帐汗国在乌孜别克汗时期一度强盛起来,其汗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国人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5世纪成了乌孜别克族。清代,部分乌孜别克人迁入新疆,被称为“安集延人”、“布哈拉人”、“浩罕人”。   

  生产方式:乌孜别克族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少数居住在北疆的乌孜别克人从事牧业,在新疆南部的从事农业。

  饮食:以面食为主,有抓饭、馕、汤面、拉条子、薄皮包子、那仁等。乌孜别克族的抓饭名闻遐迩。

  文化:乌孜别克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既有散文化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有韵文形式的史诗、叙事诗和民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节日:乌孜别克族的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等。

  宗教:曾信仰袄教、佛教。14世纪乌孜别克汗时代,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服饰:乌孜别克人喜欢戴花帽,妇女戴头巾或围巾。男子多喜欢穿领口或袖子上绣有十字花纹图案的衬衣,女子喜欢穿连衣裙。

  婚俗:乌孜别克人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不和非穆斯林民族联姻。按照传统的习惯,兄弟姐妹之间,哥哥未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未婚前,弟弟不能娶妻。婚礼热烈隆重。

  房屋建筑:房屋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门口有独特的廊檐。   

  俄罗斯族

  

  分布区域:俄罗斯族是新疆惟一的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

  人口:据统计2003年新疆俄罗斯人口为1.11万,占新疆总人口的0.06%。

  语言:新疆的俄罗斯族讲俄罗斯语,使用俄文,其语言为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族。

  历史:新疆的俄罗斯族最初在18世纪以后从沙皇俄国迁来,但主要以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迁来的较多。19世纪至20世纪初,又有一些俄罗斯商人和农民陆续来到伊犁、塔城边境乡村,建立了居民点。   

  生产方式:俄罗斯族主要从事农业,喜欢养蜂、捕鱼,部分人从事商业。

  饮食:俄罗斯人讲究喝苏甫汤、吃合列巴(面包)、奶油、果酱、酸菜和“比拉什给”(馅饼)。

  文化:俄罗斯人能歌善舞,男女喜欢跳踢踏舞。乐器主要有巴扬(纽扣式手风琴)、曼德林、巴拉拉依卡(三角琴)吉他等。

  节日:俄罗斯人的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和巴斯喀节(复活节)。

  宗教: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

  服饰:俄罗斯人的服饰艳丽而多彩,男多穿西服或长袖绣花衬衣,马裤、马靴,妇女喜欢穿鲜艳的连衣裙。

  婚俗:俄罗斯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有同一血缘的人结婚,与其他民族通婚则不受限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婚礼极为热烈隆重。

  房屋建筑:俄罗斯人的住宅为欧式,多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人字形铁皮屋顶,房屋高大宽畅,内有铁皮壁炉冬季取暖。庭院喜欢栽树木和花卉。

  达斡尔族

  

  分布区域:新疆的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塔城市的阿西尔达斡尔乡。

  人口:2003年新疆达斡尔族人口为0.67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4%。

  语言: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清代使用满文,现使用汉文。

  历史:“达斡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汉文史书中有达呼尔、达瑚里、打虎尔等不同的音译。清代因新疆的达斡尔族来自索伦部而被称为索伦族,1953年才正式恢复原有的名称。

  17世纪80年代末,清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贵族叛乱,达斡尔族随西征大军从黑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被编入索伦营,实行三年为期的轮换驻防制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分两批于春秋两季从东北调遣1000名达斡尔族官兵及其眷属进入新疆,安置于伊犁河北的霍尔果斯驻防。1868年由霍尔果斯迁至塔城地区驻防。   

  生产方式:达斡尔人以农业为主,兼从事牧猎。

  饮食:达斡尔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牛羊肉和乳制品为副。喜欢吃烤饼、饺子、面条和手抓肉。

  文化:达斡尔人喜欢摔跤、赛马、赛颈力、拉棍等传统的体育活动。

  节日:达斡尔人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他们的节日曾和汉族相同,但过节的方式略有不同。另外,达斡尔人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还过抹黑节。

  宗教:曾信仰萨满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服饰:达斡尔族男子夏季穿白汗衫,白裤子,自制的布鞋和皮靴;冬季穿长袍,戴礼帽或黑绸瓜皮帽,束腰带,穿皮靴。女子穿旗袍,不束腰带,穿白布袜,绣花鞋,冬季穿棉衣棉裤或皮衣皮裤皮靴。

  婚俗:达斡尔实行一夫一妻制,“哈拉”(部族)内禁止通婚。不同辈分的人不能成婚。

  房屋建筑:过去达斡尔人多住大马架和草房,现在住进了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房子,房屋一般为一明两暗,门朝东开,中间为厨房,两侧分别是子女和长辈的住房。

  塔塔尔族

  

  分布区域:新疆塔塔尔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和南疆部分地区。

  人口:据2003年统计,新疆塔塔尔族人口为0.49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3%。

  语言: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塔塔尔族还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历史:“塔塔尔”一名最早出现在鄂尔浑叶尼塞碑文。唐代从属于北方突厥汗国塔塔尔部,称“达旦”。以后,突厥汗国渐趋衰亡,鞑靼逐渐强大。13世纪蒙古人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钦察汗国。15世纪中叶,钦察汗国衰亡,鞑靼人在伏尔加河中游建喀山汗国,后被俄罗斯征服。喀山汗国建立之前,其境内的鞑靼人、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同钦察人、保加尔人相处,混合发展而成塔塔尔族。新疆的塔塔尔族是从19世纪陆续从喀山、斜米列齐、斋桑等地迁徙来新疆北部定居的。   

  生产方式:塔塔尔人在历史上以经商为主,也从事农业、牧业。

  饮食:塔塔尔族的食品种类较多,主食有“去买西”(烤面饼)、抓饭、馕、拌面、馅饼;副食有各种蔬菜。其中富有塔塔尔族风味的是“古拜底埃”和“伊特白里西”。

  文化::塔塔尔人能歌善舞,喜欢音乐,歌曲《吉尔拉》深受各民族的喜爱。

  节日:塔塔尔人的节日主要有“撒班节”(犁头节),过节这天人们载歌载舞,成为塔塔尔人的盛会。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服饰:塔塔尔族男子喜欢穿绣花白衬衣,套黑色背心。女子喜欢穿连衣裙,头戴绣花软帽,多为黑色或深色底,花卉图案十分艳丽。

  婚俗:塔塔尔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现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按传统习惯婚礼都是在新娘家举行。婚后新郎和新娘要在女方家住一个时期,个别的要等生过一个孩子后才回到男方家。

  房屋建筑:民宅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