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频道4月28日电(记者王金涛、刘鹏)重庆市委、市政府4月28日召开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专题会议,决定加快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力争将其打造成拉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重庆1997年直辖后,确定了都市发达经济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三大经济发展区”,后来又确立了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经济板块”。为了使重庆尽快发展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决策层今年再次调整战略,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并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
重庆市共40个区县,“一小时经济圈”是以重庆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涵盖23个区县,2006年GDP为2710亿元,占全市78%,是重庆的经济主体和产业聚集区。
根据规划,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要提前5年即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提前3年率先实现小康;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20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80%;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一小时经济圈”将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同时,“一小时经济圈”将加快建设以重庆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尽快形成强大的集聚辐射功能。此外,重庆市各级政府还将推进“一小时经济圈”内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尽快完善促进自身发展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过10年的“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目前重庆市的工作重心已从基本破解三峡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逐步转为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又一世界级难题。汪洋认为,重庆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渝东北、渝东南这“两翼”的发展问题,“一圈”既可以辐射“两翼”,又能够创造更多的政府性资源来支持“两翼”发展,使渝东北成为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使渝东南把产业“做特做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