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亿万年的漫长的地质时代,长江流域的原有的生态平衡已在自然演进中失去,洪水泛滥等等灾害,造成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成为世纪之忧。
次生环境的不平衡加剧,使原生环境变得更加脆弱,缓减和改善这种生态危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平衡的途径,使长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务之急是建立长江流域新的生态平衡,这就需要相应的工程措施—三峡工程。该工程的兴建,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同时改善洪患及分洪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有效地减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积,改善水质、减轻污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峡工程是一项最大的重要的生态工程。
当今时代,治理不仅是致力于解决本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而且兼顾全球及人类未来的利益。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全球环境是有贡献的。
能源紧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羁绊,充分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能,生产出清洁低廉的水电。三峡工程相当10座180万千瓦级的火电厂,能避免大量的废气、废水与废渣污染,遏止全球恐惧的“温室效应”。
作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早在50年代初就开始。在三峡工程设计的不同阶段和方案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一批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其中有《三峡建坝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等,较完整地对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论证分析。并从三个阶段予以论证水文、流速与流态等环境差异问题。
因此,三峡工程在建设实施中应扬长避短,加快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调节生态平衡方面,三峡工程利大于弊。经长期的考证,大部分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环境对策和措施后,均可避免或减轻。
三峡的自然景观高达千米,是安然无恙的。文物古迹也作了搬迁保护,在水质、物种、地质和混沙问题上,均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工程是有效改善长江生态失衡的工程,将更好地造福人类。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