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倒、晒不怕、蒸不熟、炒不烂的"大白菜"
8月末的早晨七点半,上海世博园的阳光已经灼热逼人。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管线管理所的青年党员吴苛嘉,正和其他的志愿者们一起清点工作设备,准备迎接又一个游客如织的日子。
跟亲切可爱的"小白菜"们有所不同的是,吴苛嘉是在上海城投总公司2009年底启动的环境志愿者招募中报名,通过面试、审查、培训最终上岗,从一个"观博人"转变成 "办博人"。
"刚刚进园区工作的几天还真有点不习惯。"曾经当选世博环境志愿者六月服务明星的吴苛嘉坦言。走在园区里的她穿着长袖工作服,带着鸭舌帽,随身小包里放着笔、地图、塑料袋、抹布等物品。当然,伴随她的还有一部电瓶垃圾车。这和原本坐在办公室,上着清新妆容,整理着报表文件的吴苛嘉完全不同。
作为负责世博DE片区高架步道和中国船舶馆的环境志愿者,吴苛嘉一直都很忙,光高架步道就有一公里长,船舶馆周边的面积也不小,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都要管"。每天必须步行巡视四个来回,每次来回就要一个小时;垃圾桶满了要及时和环境运营部取得联系,监督清扫过程时,有的时候甚至自己都要俯下身子捡起游客随意丢下的饮料包装。为了统计园区厕所的使用流量,她还必须上下午各一次将辖区内的厕所使用数据上报世博运营中心,提供准确的服务数据。
如果说高温和辛劳还只是对身体的考验,环境志愿者更要面对心理的考验。有一次,吴苛嘉正将电瓶垃圾车停好,准备开始进行环境巡检,这时周边几位游客的窃窃私语刺痛了小吴的心:"是垃圾车,伊是扫垃圾的呀"。小吴的脸瞬间红了,但对世博的热情仍然战胜了一闪而过的逃避的念头。
"我们是问不倒、晒不怕、蒸不熟、炒不烂、响当当的‘大白菜'!"吴苛嘉笑侃着形容自己的这份工作。因为都身着绿色工作服,在世博园区的游客很少会区分"园区志愿者"和"城投环境志愿者"之间的区别,问路的、求助的、求场馆预约券的,各种要求层出不穷。"我们既是保洁员,又是导游员、宣传员、信息员、保育员……"
"尴尬之地"变"轻松之所"
如厕,在很多地方可能都是个小事情,但在世博园,高峰时期每天40万以上的客流,让这件"小事"也变成"大事"。
"在世博园5.2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们总共设置了1.1万个厕位,其中在3.28平方公里的围栏区域内厕位就有9000多个。游客在园区任何一点,到最近的厕所都在15分钟以内,排队时间在10分钟以内,"上海世博局设施和环境管理部副部长李烨说道,"以往让人皱眉的'尴尬之地'在上海世博园正变成‘轻松之所'。"
很多游客对世博园内厕所的干净程度感到惊讶。来自江苏无锡的吴芸说:"以前凡是参加大型展会或者活动,厕所总是又脏又臭,女厕所尤其要排很长的队。没想到世博园里的厕所这么干净整洁,而且永远有充足的纸巾和清香的洗手液!"
她所不知道的整洁背后,是保洁人员的辛勤工作。一个小小的厕所保洁,就运用或投放了包括洗手液、免过水消毒凝胶、空气消毒剂、除菌清洁剂、玻璃清洁剂、洁厕剂、坐便器盖清洁剂、便后清洁护理乳液、自动空气清香剂等9种专业清洁产品。
晚上9点钟,在世博轴负责公厕卫生保洁的耿献军仍在认真地用沾了清洁液的抹布擦拭厕所玻璃上的污点和洗手台上的水滴。一天下来,光擦台面每天就得好几百次。
耿献军负责保洁的厕所区域靠近世博园6号门出入口。每天在上午开园和晚上出园的高峰期,就有大量的客流从这里出入。虽然任务繁重,但他没有一丝怨言,"这是本职工作,虽然辛苦点儿,能为上海世博出一份力,我们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