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历届世博总揽

改变世界的6届世博会

时间:2010-04-23 10:00   来源:新华网综合

  “每一届世博会,不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曾在1901年美国布法罗泛美博览会上如是说。这是对世博会的精辟总结,1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适用。

  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挑选了6届对世界具备重大影响力的世博会,讲述它们的故事。

  当然,至于它们是不是“最”有影响力的,也是仁者见仁。

  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里的童话

伦敦世博会水晶宫

  1851年5月1日,人类历史从没有过的盛大体验的开始。它让每个去过的人都极度震撼。一个来自泱泱大中华的中国商人,在开幕式上情不自禁走出人群,独自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了标准的绅士礼。

  决定举办这一盛事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忍不住在当晚的日记中事无巨细地描摹:“……欢呼声,每张脸上洋溢的笑容,建筑、棕榈树、鲜花、树、雕像、喷泉、乐器……每个人都会热爱这一切。”

  那天清晨,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深爱的丈夫——盛会的筹办组织人——阿尔伯特亲王就坐着马车,赶往海德公园的水晶宫。

  这是一座完全用钢铁和玻璃构造的“功能主义”建筑,一改维多利亚时代石头建筑庞大、笨重的建筑风格,不管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瞧,都非常透亮,人们因此称它“水晶宫”。它占地7万多平方米,相当于现在上海大剧院的规模。

  为英国贵族服务的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了这座当时欧洲最宏伟最有想象力的建筑。他的灵感来自于王莲叶片。水晶宫耗去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

  所有的这些都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

  这一切,在当时,只有英国才能做到。

  18世纪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让英国在世界上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这个“日不落帝国”在女王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到达巅峰:约1/4的全球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它的设计思想对世博会建筑的影响一直到19世纪末。两年后美国在纽约举办的世博会的展馆,拷贝了水晶宫,但由于设计及施工不良,纽约“水晶宫”严重漏水,毁坏了一些展品,观众也被淋湿。这再次证明了在19世纪中叶,新大陆上的美国人还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水晶宫作为世博会历史上的第一座标志性建筑,也开创了世博会的建筑时代,从此之后,所有的世博会都非常注重建筑艺术的极致体现,很多引领时代潮流的建筑风格正是从世博会上传扬开去。

  水晶宫里面的世界和水晶宫也是匹配的。这次博览会展出了10万多件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展品,它们由世界各地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其中一半多是英国厂商。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成就和先进的工业品让人们目瞪口呆: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甚至武器装备等。

  同时,工艺美术设计也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为了展示这些时代最前沿的发明成果以及最精妙绝伦的工艺品,阿尔伯特亲王亲自策划出以展示进步为指导思想分类框架,并请普赖费尔按照他设定的“原材料、机器、制造和艺术”四大板块编制了4个部门、30个类的分类表。普莱费尔创建了等级体系分类法,也建立了标记符号。

  十几年后,敏锐的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就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被这个时代严重污染的泰晤士河,此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整治,也依然回不到从前。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另一面,为第一次世博会而陶醉的人,还远远不能想象。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电气时代的意外到来

维也纳世博会圆顶大厅

  在1870年,格拉姆已经制成了性能优良的发电机,铆着劲儿等着去维也纳世博会展示。世博会当时已经成为展示和激励创新的平台,人们都希望利用世博会这一平台来发布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

  19世纪中后期,世博会对工业发明应用的影响,以及举办世博会来提高国家地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1870年奥地利政府宣布举办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表面上为纪念约瑟夫皇帝执政25周年,实际上是为驱散1866年普奥战争失败给奥地利笼罩的阴霾。

  奥地利政府利用世博会举办时机,对维也纳旧城区实施大规模改造,并疏浚多瑙河。可筹备期间,多瑙河突然洪水泛滥,影响了工程建设。后来又连降暴雨,破坏了不少世博会的建筑。更要命的是,1872年,维也纳暴发了一场流行性霍乱,这场流行病吓退了许多准备来维也纳的参观者。

  最后财务的统计表明,这届世博会收益仅是其开支的六分之一,被认为是19世纪甚至是世博史上遭受经济损失最惨的一次世博会。

  但这一切的天灾人祸,并没有阻止维也纳世博会如期举行,格拉姆也如约前往。

  也许天灾人祸让格拉姆有些分神,这天,这个熟稔的老工匠居然把自己带去的发电机的电线接反了!奇迹发生: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电枢线圈里,使得这台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

  这是人们多年来连做梦都在寻找的廉价电能!这意味着电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这是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时刻,格拉姆被后世誉为“电动机之父”。他的环状电枢自激直流发电机被证明性能优良,得以大规模生产使用。关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众多技术马上被产品化投入市场,或应用到新的产品中。有轨电车(1881年)、无轨电车(1882年)、电梯(1880年)、电气火车(1879年)、电动汽车(1898年)……人类电气化时代的序幕拉开。

  这次世博会注定是意外的大集合。在这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世博会,“意外”地产生了诸多“第一”:对多瑙河的疏浚开通和对维也纳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至今仍是世界城市改建成功的典范;第一次开始举行科学家国际论坛;第一次展示的学校样板,树立了近代公共教育的模式;举行了第一届专利大会……

  在这次世博会上,还有一个看起来颇有些浪漫的意外:当时36岁的皇后——著名的茜茜公主的美貌,让来访的波斯国王大为失态。他绕着茜茜不停地走圈,口中惊道:“真主啊,这个女人怎么这么美!”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美国崛起

芝加哥世博会行政宫

  尽管美国是历史上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国家,但要说对美国意义最重大的世博会,当属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

  正是这被称为“改变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的召开,宣告美国跨入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并从此一跃成为GDP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

  美国的崛起意味着世界的重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世界的格局由此全然改变。美国从此深远影响着世界。

  世博会的展厅设计者丹尼尔·伯纳姆团队,在大约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设计了近两百个古典的建筑物、运河和泻湖。其主要建筑均刷上白色的西班牙殖民地风格的外墙漆,为建筑群带来“白城”的称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建筑群规划。

  “白城”的建筑风格对美国建筑,尤其对华盛顿、旧金山和克利夫兰等城市的市政建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延续到1930年代。尽管从1933年开始,建筑界已经开始对“白城”进行大范围抨击,但这种风格也深远影响了世界。

  不过,这届世博会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菲力斯摩天轮、爆米花、口香糖、麦片,还有穿着黄色广告服的柯达小姐。这届世博会也被认为是最娱乐、最美味的世博会。

  19世纪末期,跻身世界强国的美国开始兴起消费主义,流行文化逐渐在社会盛行,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向娱乐享受倾斜,由此产生的娱乐业经营阶层也迅速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在世博园区有经营空间。

  于是,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引入了给世博会涂上浓重娱乐色彩的“大道乐园”。大道乐园将各种流行的美国娱乐形式,包括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流行音乐、马戏表演、真人秀乃至模拟战争游戏都集于一身。

  大道乐园运营后,为世博会迎来大批参观者。每天的参观人数从3万变成15万。后来,这种游乐园模式逐渐成为世博会的正式活动项目之一,被认为是“世博会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

  世界第一座摩天轮矗立在大道乐园中央。这是可一次性容纳2160人的特大摩天轮,从此,现代摩天轮风行世界各地,成为许多游乐场和狂欢节的重要标志。

  大道乐园也启发了米老鼠的设计者沃尔特·迪斯尼。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想就来自这座乐园。

  美国饮食文化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说法,“发现一种新食品,对于人类的福祉,其作用甚于发现一颗新星。”今天流行的多种美食都是这届世博会上崭露头角的“明星”:爆米花、蓝带啤酒、麦片、口香糖等。

  1893年世博会举办之前,美国的形象是自由女神加石油老板与钢铁老板。无论是托克维尔还是狄更斯,都对美国的文化状况进行过批评,美国人总是以暴发户的形象出现在欧洲。但世博会后,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进步与人类

布鲁塞尔世博会原子球

  科学是不是解决人类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都开始反思,科学不能解决一切。

  从布鲁塞尔市中心驱车北行,便可来到风光旖旎的比利时国王北郊行宫拉肯宫一带,一座奇特的建筑很快映入眼帘:九个互相连接的巨大金属圆球在空中熠熠发光。这便是专门为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而建的著名的原子球。

  它高约102米,重达2200吨,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分子结构。每个圆球直径约18米,分为上下两层。最高的圆球里有一个专供游客观赏风景的观光区,游客在此可以俯瞰布鲁塞尔市全貌。

  比利时建筑大师安德烈·瓦特凯恩是原子球的设计师,他精心构思,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正巧当时欧共体成员国有9个,比利时也共有9个省。因此,原子塔的9个球体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圆球内举办科学展览,球与球之间用自动扶梯连接。原子模型塔底部接待大厅首先展示的就是比利时的核能工厂。

  二战中,人类亲眼看到自身毁于用最先进科技创造出最具毁灭性的武器。二战后,全球传递着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呼声。原子球的设计表现了人类对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尊崇和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期望。

  人们开始关注“人类和平、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等人文精神内涵,开始对偏重技术的展示思想进行反思;试图探索为什么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会出现科学与精神失衡、人性丧失等问题。这届世博会的主题“科学、文明、人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

  在欧洲,比利时虽然是一个独立建国历史短暂和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但凭借在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尼德兰地区特有的商贸活动传统,自19世纪中叶起,它举办过多次世博会。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897年布鲁塞尔世博会、1905年列日世博会、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1913年甘特世博会、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二战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世博会就是1935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这届世博会,比利时呼吁用技术和经济竞争代替军备竞赛,实现“用竞争获取和平”。

  二战后,世博会遇冷,多数国家都对举办世博会意兴阑珊,比利时主动打破沉默。

  1958年世博会上,在“科学、文明、人性”的总主题下,47个参展国各自打出自己的副主题:美国的人文主义,德国的生活与工作,法国的“为人类服务的技术进步”,英国的“为了更好的生活”……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可持续发展原则

汉诺威世博会景观

  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踏上德国汉诺威火车站的站台,仍会从广播里听到亲切的问候:“欢迎来到世博会之城——汉诺威”。

  只有50万人的汉诺威,在举办过综合性世博会的城市中算是最小的,正是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为未来世博会的主题定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调——即“汉诺威原则”。

  2000年,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面对着两德统一后出现的经济衰退以及全球人口增长、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重大问题,汉诺威自1990年申办成功之后,就知道自己责任非凡。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发展的意识开始复苏,世博会的主题也立即转向这方面,1974年还在美国的斯波坎举办了第一届以环保为主题的世博会,之后,能源,园艺、水源等主题词频繁出现在世博会上。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和发展关系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在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接受,“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也从此响遍了世界各个角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第一次被写入了世博会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也被定为整个展览的总体方向。由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威廉·麦克唐纳与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共同起草的“汉诺威原则”,其核心是“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1993年10月,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总体规划正式开始,遵照“汉诺威原则”,规划者郑重声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避免曾出现的世博会场在闭幕后成为一片“废墟公园”的结局。

  事实上,汉诺威70%的场馆会后都得到了利用,这在过去世博会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建设场馆的时候,汉诺威还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展馆,对它们进行了功能改造,只新建了极小比例的新馆。

  汉诺威世博会还独创了两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新生事物”:世界项目和全球对话。

  为了在全世界传播世博会的“人、自然、技术”的主题,世博会提早几年,在世界各地广泛征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先导作用和示范意义的实践活动,经过国际评委会评选,作为世博会的“世界项目”资助计划。

  许多“世界项目”在主题展馆、各国或国际组织展馆进行展示,有些成为“全球对话”的讨论议题。“全球对话”是围绕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各个议题,举办了10场全球对话。

  联合国副秘书长蒂贝琼卡在2009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到,在汉诺威世博会之前,并没有太多人会谈论环境改善、环境投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话题,汉诺威世博会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把世界引向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2005年爱知世博会:奔向未来的发动机

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会场

  这是日本继1970年大阪世博会后第二次举办世博会。上一次世博会还主要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乐观情绪蔓延,这时已经是反思自身和世界为了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生态代价。

  爱知县会场本身就有着悲伤的历史。这里本是森林茂密的丘陵地带,100年前的过度开发曾让它变得一片荒芜,从这一地区流出的雨水经常引起下游地区洪水泛滥。明治政府曾在奥地利人阿美利戈·霍夫曼的指挥下进行防沙工程并实施植树造林,让这里再次恢复了绿色。

  选择这一地点举办世博会,被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认为最合适不过。因为这正切合主题“自然的睿智”:在宇宙、生命和信息之间发挥人类的技巧和智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

  爱知世博会上的吉祥物是一对可爱的卡通人物:来自森林的精灵——森林爷爷和森林小子。爱知世博会场址改造原则是不动一草一木,选择场馆时尽量避免毁坏绿色的森林,即使有的地方不得已要占用原有的森林地带,也采用了移植的办法,让小片森林“搬家”到新的空地上。

  所以,在开幕式有迎请“森林爷爷”和“森林小子”的仪式,在闭幕式有欢送他们重新回到森林的仪式,象征本届世博会不改变当地的丘陵、池塘、树木等,是一次人类与大自然的短暂的近距离交流。

  在环保上,爱知世博会做到了某种极致:不惜在空中造就了一条弯弯曲曲的高架环路,避开池塘和一些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对未能保留的树木,砍伐后尽可能物尽其用,小尺寸木料都粉碎成木屑,通过高科技环保技术加工,用来铺路;遮阳降温的问题也用淋水喷雾、或者地热空调系统解决;厕所是节水型环保厕所;采用屋顶、墙面绿化……

  日本把这次世博会作为开创新时代地域的“奔向未来的发动机”,对“科学技术”高度重视,不仅将其应用于产业,也积极地纳入日常生活中,体现“生活的睿智”。在多元智能交通系统中,就有磁悬浮高速列车、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相结合多元型智能的公交系统,靠电池行驶但最后只产生水或水蒸气的绿色巴士,未来人行道。

  如果5年前的汉诺威世博会是告诉人类应该“可持续发展”,那5年后的日本爱知世博会就是用最直观形象、最具体的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据《中国周刊》)

编辑: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