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2日 巴勒斯坦馆 这是亚洲联合馆二中巴勒斯坦馆的外观(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新华网上海10月15日电 在上海世博园中,巴勒斯坦馆位置并不显眼,但却时常能见到大批排队等候参观的人群。场馆内精美的橄榄木工艺品、清香扑鼻的橄榄皂、色泽纯正的橄榄油,还有世博图章中弯曲的橄榄枝,无不在向人们讲述巴勒斯坦人与橄榄树的不解情缘。
“在巴勒斯坦历史上,如果谁家没有栽种一棵橄榄树,他就不算是真正的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馆艺术总监哈克一边忙着安排16日的巴勒斯坦馆日活动,一边对记者说。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在这个“流着奶和蜜”的地方,有关橄榄树栽种的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据哈克讲,展馆外墙贴画中那棵巨大的树便是巴勒斯坦最古老的橄榄树,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橄榄树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劳作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便被当地人誉为“生命之树”。
在巴勒斯坦馆内,一幅巴勒斯坦妇女栽种橄榄树苗的照片引人注目。哈克介绍说,几年前,这位妇女在以色列轰鸣的推土机前,死死抱住地里的一棵橄榄树,一个星期都没有离开。由此可见巴勒斯坦人对橄榄树的感情,这是他们世世代代扎根于这片土地的象征。
橄榄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含有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富含钙质与维生素C,与麦类、葡萄并称为“地中海三宝”。橄榄果实富含油质,从中榨取的橄榄油不含胆固醇,在西方有“液体黄金”的美誉。哈克告诉记者,巴勒斯坦人除了烹饪时使用橄榄油外,还经常直接食用橄榄油。
除了食用之外,橄榄还可被用来制作香皂或按摩精油,被称为是可以“吃”的美容护肤品。橄榄榨油后剩下的废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被加工成取火用的炭坯。“全身都是宝”用来形容橄榄一点都不过分。
另外,橄榄木气味清香、纹理丰富,经常被雕刻成与圣经故事有关的艺术品。在巴勒斯坦馆内,记者看到各式橄榄木雕刻品摆满货架。在巴勒斯坦杰宁、纳布卢斯和伯利恒等地,当地人每年还举行橄榄节展出橄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