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环境之间能不能“对话”?你能否听懂企鹅“我要吃鱼”的声音?把罗丹大师请来教我们画画如何?一台“听话”的电冰箱该是什么样的?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并非痴人说梦。参观上海世博会,尤其是“深度体验”了信息通讯馆后,除了领略科技的神奇,笔者还切身感受了梦想的力量。
“飞鸽传书”、“千里飞骑”、“驿站传邮”这些古老的通讯方式,今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却印证着人类圆梦的履痕。如今,我们可以顺畅的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交流,办公也“SOHO”化了。正是因为不断的追求梦想、实现梦想,古之不可能者,今之视为平常矣。而放眼未来,十年后的通讯方式又将怎样?是如此充满可能,以致让人不敢想象。
但是,千万别收拢你想象的翅膀。
梦想不是空想,想象更非妄谈。生活中,孩子把苹果从中间切开,看到了星星的形状;事业上,农民李书福揣着造汽车的梦想,一举拿下洋品牌沃尔沃;文化里,愚公痴心不改、持之以恒,最终搬走太行、王屋二山。其实,就连上海世博会本身,也是中国人筚路蓝缕、百年梦圆的明证。晚清时期,郑观应就提出:“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始,必自上海始。”光阴荏苒,上海世博会(赛会)的成功举办,不孚先人苦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梦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超越了功利的羁绊,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充满着生机和力量。而返观当下的现实,谋生的压力,名利场的喧嚣,让梦想近乎侈谈了。只是,一个忘却“仰望星空”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梦想的缺失,甚至让我们难以培养出“大师级”人物。
快步前进的中国,亟需一次梦想的洗礼。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就给了我们一次近距离观察世界科技文化菁华的机会,让千千万万个梦想“复活”。因为许多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大都在世博会上亮过相;而许多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和公共设施,也无不受到世博会的启发。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莱就说:“世博会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聪明才智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参观世博的旅程,正是一个收藏梦想、激发梦想的过程。对周遭事物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好奇,带来了世博会的滚滚人流。在这里,不光是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孩子,成年人也会重新发现梦想的“宝藏”。在通讯信息馆,收集梦想就成了参观者们最热衷的事——那些别样的体验、鲜活的念头,似乎把我们带回了童年,又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如今,世博园里依旧人流熙攘,无数参观者徜徉其中,他们带来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有人说带来了旅游大军旺盛的消费;有人说带走了排队、讲卫生的意识和习惯。笔者以为:带来的是好奇,带走的是梦想。这些梦想种子的一旦生根发芽,将是一笔最可宝贵的财富。
“一切始于世博会”,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