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动态

世博会鹿特丹案例馆:9分钟体验风云变幻

时间:2010-07-27 14:25   来源:人民网

  蓝色为主色调的鹿特丹案例馆,中间是人工降雨的大水幕,伴随投射在背景墙上的鹿特丹雨天街景和电闪雷鸣的音效,让关注仿佛身处鹿特丹街头( 李哲/摄)

  (人民网7月26日电 记者黄蓓蓓 李哲)白云飘浮,阳光明媚,才一会儿工夫,雷电交加,暴雨随即而至,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室内。位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鹿特丹馆在9分钟内让观众们体验到“天有不测风云”。更奇妙的是,不论展馆内“雨”下多大,得益于于鹿特丹水广场的创新技术,游客的双脚都不会湿。

  在灼热的上海夏季,走进以大海般的蓝色为主色调的鹿特丹案例馆就仿佛走进了水底。进入展馆后,参观者立即能看到墙上充满艺术感的水印画。环视四周,蓝色的水、绿色的树以及鹿特丹的影像图片尽入眼帘。

  荷兰谚语说:“上帝创造了地球,但是荷兰人创造了荷兰。”目前荷兰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这个国家在水资源管理与安全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三角洲城市,鹿特丹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更是位于世界前列。

  此次世博会,鹿特丹市中心的“水广场”的微缩版出现在案例馆中央:“水广场”的中央是一个长方形水池,通过弯弯曲曲的沟渠,与另一个环形水池相连;当馆内人工降雨落入长方形水池后,迅速通过排水道流入地下,无论展馆内“雨”下得多大,游客的双脚都不会湿。这些“雨水”通过管道收集起来,在展馆内循环利用。

  场馆负责人亚娜克(Janneke Vermulst)介绍说,从世博会开幕至今场馆大概接待了50万游客,观众们对室内人工降雨的水幕表演最感兴趣,这也是这个案例的独特之处。由于主办方实施了浦西浦东联动措施,世博园开幕之初荷兰案例馆的冷清已经完全改观,由于参观人数的增加,鹿特丹馆还在入口处增加了排队等候的护栏。针对暑假学生游客较多的情况,他们也正在和其他场馆协商,准备推出更多有趣的活动。

  鹿特丹的“连接三角洲城市”网络将鹿特丹、东京、雅加达、香港、纽约、胡志明市和伦敦的知识、经验和联系融为一体,相信也能给中国海拔较低的沿海城市带来启迪。本次世博会的举办城市上海和鹿特丹一样,面临气候变化带来机遇和挑战,两座城市都面临海平面上升和洪水泛滥的风险。“水广场”的展示让水利专家之外的普通上海市民也能亲身体会到科技改变城市生活的巨大力量。

编辑:徐维彬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