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动态

劳模团与世博会“亲密接触”

时间:2010-06-12 10: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6月11日电  记者王敏

  “世博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意识到,如果不主动了解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就是井底之蛙。世博是很好的课堂。”全国劳模、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工程师王军向记者这样描述世博之旅。

  6月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千名劳模参观世博会”活动拉开序幕。首批来自安徽、西藏、青海、黑龙江、河南、陕西、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名劳模和世博会“亲密接触”,感受最先进的文明、最顶尖的科技和各国劳动者最杰出的智慧和才华。

  据了解,一个多月内全总将陆续组织5批共1000名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观世博会,重点选择工作条件艰苦的劳模,其中全国劳模占60%。届时,世博园的光彩和劳模的魅力交相呼应,世博阳光将普照辛勤的劳动者。

  黑龙江团的邓庆安是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邮政局的投递员。来之前他激动得两夜都没有睡好觉。“每次送信时多帮村民跑个腿,大家就对我格外热情,包谷熟了,非要喊我去家里吃。没想到,我一个临时工能当上劳模还能转正,还能来看世博会。”他说,感谢党和国家如此关爱劳模,让他觉得自己付出的还远远不够。

  徜徉在世博园中,劳模们亲身感受与赞叹世界各国的科技与文明。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市宝山区育星小学教师于秀英,用微型摄像机细心地录下奇特的场景,纪录赏心悦目的世博旅程。“我的学校比较偏远,有600多名孩子,主要是矿工的孩子。我是学校和矿里第一个来看世博会的,我要从头到尾都录下来,回去让孩子们都知道世博会是什么样的。”她说。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安徽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村主任查正严,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相机里的收获:奇特的场馆造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珍稀文物……“世博会太宏伟了,我要把照片带回去给乡亲们好好看看。”他说。

  在风情迥异的场馆边,河南团的杨红雷最喜欢看各种管道如何设计、焊接。这位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的电焊工说,“场馆真漂亮,焊接的技术非常严格,制作也很精良。”杨红雷告诉记者,在世博现场他看到了差距,要认真学习,今后工作更加精益求精。“工人现在要懂技术、懂知识。我不仅要自己干好,还要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把现代科技运用到工作中。”

  被誉为宝钢“王铁人”的王军,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终于看到沙特馆。“细细品味世博会,虽然各国表现的手法不一样,但最终表现的内涵和探索是一致的,那就是追求真善美,追求进步和文明。看世博会蹲一个礼拜都不为过,要慢慢学习、消化。”他说。

  在中国馆,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让劳模深受震撼,留影、凝视、体味,参观的队伍一度停滞不前。年龄最大的王聚才来自河南,78岁的他干了一辈子路桥建设,看着这幅画,他向记者感叹祖国的强大和科技的先进,“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够见识到‘活’的画,画中人能走能动,一眼就能看到历史。”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