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动态

世博: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 材料更显人性

时间:2010-05-06 09:55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走进世博园区,你对这句话肯定会产生深深的共鸣,因为首先让你一饱眼福的,就是琳琅满目、风格迥异的各国国家馆的建筑。它们像诗、像画,是浦江岸边盛开的“花朵”,是“视觉的盛宴”。

  芬兰馆的造型为巨大的“冰壶”,外墙使用鳞状装饰材料,看上去是由许多冰块堆砌而成。以色列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相交组成,好像双手紧握,又像一枚海中的贝壳。西班牙国家馆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当外立面,外形为波浪式,看上去像“藤条篮子”。新加坡馆外观仿佛一个即将开启的音乐盒,你还没有进馆,就能听到来自馆内的美妙音乐。相信很多年后,人们还会记住这些给人以震撼和美的享受的场馆。不少游客遗憾地感叹道:世博会后这些建筑要拆除,太可惜了。

  如果再细细品味,你能意识到,世博园的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别看许多国家馆设计独特,标新立异,其实有着各自的含义。罗马尼亚馆有如一只“青苹果”,据披露,其设计创意来源于该国最受欢迎的水果——苹果,表达出绿色城市、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沙特阿拉伯馆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月亮船”的底部和“甲板”上,种满了沙特标志性植物枣椰树。上海世博会沙特参展事务负责人说,沙特是中国南方到阿拉伯半岛海上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驿站之一,他们一直在探求用哪种最好的象征方式来表达中沙友谊,想来想去想到了船,“月亮船”写满了对中国的感情。奥地利馆远远看去如同一把平放的吉他,外墙和内部的装饰,包含了大量的瓷元素,寓意自中世纪以来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再度回到这个东方古国。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是“蒲公英”造型的英国馆,它被称为是从“种子圣殿”飘飞出的“蒲公英”,数万根触须状的透明长杆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种子,风一吹来,长杆抖动,整个场馆给人的感觉,就好似空中飘舞的蒲公英。据说,“蒲公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当你走进里面,置身于由长杆引入的点点光芒之中,看着四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收获的种子,贴近自然的情感便油然而生。“蒲公英”很好地演绎了英国大力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的思想,也契合了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世博园的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还表现在建筑材料的高科技和环保上。据介绍,德国馆外墙使用的是一种网状、透气性能好的建筑布料,表层织入一种金属性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极高的反弹力,同时,网状透气性织布结构,又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积聚,减轻空调设备的负担。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建筑布料将被再利用,改制成遮阳罩,或加工成手提包等。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模型树的原材料来自木材和竹子,通过屋顶的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能源自给,原材料也可在世博会后再次利用。

  走出世博园区,我们知道,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应该力戒“千城一面”、“千楼一面”。中国的城市,不管大小,在未来发展中如何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使每一幢建筑既具有自己的风格,又在建筑材料的高科技和环保上有所追求,应该说是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题中之意。

编辑: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