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 人物访谈

刘云耕:人民的事最大

时间:2009-09-04 15: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仇逸、杨金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日前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他表示,很高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接受采访。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人大工作同样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借这个宝贵机会,也同大家交流体会。

  记者:您如何审议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刘云耕: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坚持了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和中心工作来依法履职。三是工作务求实效。

  记者:请问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您是如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

  刘云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在于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依靠来自各方面、各阶层的人大代表,充分反映和表达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以集体议决的形式实现不同利益诉求的沟通和交汇,用民主和法治建设保障共同利益的实现。因此,人大应该成为各方表达、调整、平衡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平台,让各方面的利益要求都在这个平台上相互沟通和协调,从而逐步形成统一意见,合力推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记者: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在今年两会上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收获?

  刘云耕:大会开幕以来,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代表与各代表团代表一起共商国家大计,共谋改革发展良策,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上海代表团共收到代表提交的议案27件,其中有23件被列入了本次大会议案。代表所提交的议案,涉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法制建设等社会领域的立法议案占提交议案总数的75%,建议修改法律的议案占提交议案总数的50%。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们有许多收获、感受和体会。一定要把人民的声音带上来,要把大会的精神带回去,最重要的是把信心带回去。

  记者:一年来,上海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和监督方面开展了哪些创新和具体工作?

  刘云耕:我在上海市人大工作近两年来,深切感到工作越向前走,越见天地广阔。去年上海市人大工作中,五年立法规划设立资源库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建立专项工作监督小组推动解决侨房落政问题,政府预算报告首次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纳入其中,旁听行政案件审判促进依法行政,加大书面意见督办力度,这些创新做法取得的成效都有力地拓展了人大工作的空间。

  去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同样注重围绕大局依法履职,促进和保障上海改革发展的有序推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编制了本届五年地方立法规划,53件正式项目和17件预备项目中,包括了一批关系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住宅物业管理、促进就业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城市发展转型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对产业结构调整、世博会筹办和社会事业发展等积极履职,在立法方面,开展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的创制性立法,日前刚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初审的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也是首件直接关系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地方性立法。在监督方面,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三年对节能工作开展监督,对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市人大常委会还及时应对形势变化,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结合“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力支持政府工作,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对策。

  记者:地方人大的工作如何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如何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点紧密结合?

  刘云耕:人大,人大,人民的事最大。公交、就业、就医、住房、社会保障等都是上海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上海的和谐社会建设。去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推动解决这些民生问题、持续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切入点,开展系列监督工作,比如在“公交优先”战略落实情况专项监督过程中,征集了1万7千多人次的意见,就公交行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和政策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推动相关部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同时推进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

  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一系列监督项目,都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其中有两项重点执法检查项目:一是检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将重点检查贯彻实施相关法律,加强食品市场监管、保障世博会食品安全等情况;二是检查上海市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和市河道管理条例的情况。

  记者:在代表工作方面,上海人大有哪些具体举措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作用?

  刘云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发挥全市13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去年,我们把以区域为主的代表团活动与以专业背景为主的专题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实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全覆盖”;组成人员走访所联系代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试行)》,代表接待选民、参与信访工作也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今年将进一步在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方面创造出更多的好办法、新途径,并逐步完善形成制度。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妥善积极地处理人大工作、特别是监督工作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

  刘云耕:我们认为,人大工作成效如何,要看能否做到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提高党的威信;二是有利于提升“一府两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三是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有利于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信心。

  记者:上海人大常委会如何紧扣全国人大常委会部署,进一步积极履职?

  刘云耕: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对2009年主要任务的安排,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符合人大工作的实际。特别是报告重申或提出了一系列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体现了解放思想的要求。

  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把服务上海工作大局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面对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经济形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央要求,落实上海市委部署,全力推动政府各项非常举措的落实,动员人民共同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通过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多方参与的立法起草机制,提高法规草案的审议水平,扩大公民对人大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探索计划预算监督、司法工作监督的有效途径,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增强监督实效,强化对审议意见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等,努力使立法、监督工作在上海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民主法制保障。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不仅要加大创制性立法的力度,努力在一些领域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而且还要联系地方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主动向全国人大提出相关立法建议,并积极参与法律草案的审议工作,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李丹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