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视频
主持人 李红: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4月26日到达南京,正式展开了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访问活动。然而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的头面人物李登辉却对连战的大陆之行惊慌失措,焦虑不安,他举行记者会攻击连战赴大陆访问,在原则、身份、时机、地点、方式上统统不对。并称即使见面也应该把地点选在美国。此番言论引起了舆论的哗然,那么李登辉为什么说这些话?这反映他怎样的心态?又表达了他怎样的立场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共同探讨。他们是台湾新闻局前局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玉铭先生和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谢郁女士。
4月26日上午,国民党主席连战启程赴大陆访问。欢送连战的“泛蓝”阵营与阻止连战访问大陆的“泛绿”阵营,在台湾的中正机场爆发了流血冲突,造成十五人受伤。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尽管台湾航警出动了3500名警力到达现场,但并没有起到制止冲突和维持秩序的作用,情绪激动的“蓝绿”双方支持者突破盾牌封锁,在机场大厅上演了一场鸡蛋、水杯、石头、棍棒、鞭炮齐飞的混乱场面,多名人士受伤挂彩,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很多伤势严重的人当场被被送往医院急救,场面一度完全失控。据了解,此前李登辉曾声称会发动支持者在机场拦截抗议连战访问大陆。
对于连战此次的大陆之行,台联党连日来抨击不断,4月21日在一次独派人士聚集的大会上,李登辉痛批连战访问大陆有“五不对”,包括"身份"不对、"时机"不对、“地点”不对、“方式”不对、“原则”不对,并扬言两岸问题应该与日本一起到美国去谈。
同期:李登辉
有台湾,有把台湾的主权放弃的日本,美国操纵的,还有中国(大陆)它是要台湾的主权,一起来嘛,台湾问题是国际问题,和世界和平有关系,若要谈,不是去北京谈,所以要谈两岸关系要有适当的地点,适当的地点就是美国嘛。
对于李登辉的言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击说,李登辉只有一个不对,就是根本不对。
同期:宋楚瑜
他有一个不对,就是根本不对,既不晓得他的根,也忘掉了本。
主持人:
邵先生,刚才在短片当中我们看到,就在这个连战先生启程之前,在台湾的中正机场发生了这种流血冲突,现场非常混乱。那么据我所知,有很多的老年人也遭到了一些黑衣青年的围攻。那么您所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中国国民党中央前秘书长 台湾当局新闻局前局长 邵玉铭
因为那时我在台北。大概所谓“泛蓝“泛绿”到机场大概也不过两千人左右。那么警察大概有三千多人。我们很多人都怀疑,那天的航警局是不是有“放水”,就是说让台联党和民进党人士进入机场的大厅。所以才造成整个冲突的局面。假如说今天航警局真的是大公无私的话,他根本可以把这一两千人把他分开,就不会有事情。所以我们“泛蓝”阵营这个“立法委员”,包括国民党跟亲民党,在质询,怀疑是不是航警局因为政治的因素,放任这种事情的发生。
主持人:
那我们现在来看,就是李登辉他有如此强烈的反映,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 谢郁
李登辉最近他确实是非常焦虑不安,焦躁不安。可以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遇到最大的危机,其实我就说,这也是作为台湾岛内“急独”势力面临的一次空前的危机。我们知道就是其实今年初以来,两岸之间出现了很多比较好的温和的气氛,包括什么“春节包机”直航,我们胡锦涛主席的四点意见,等等一系列,包括最近的国亲两党的党主席,到大陆来商谈如何推进两岸关系,开放两岸交流,像这一切都在台湾其实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那就是台湾的要求和平,要求两岸稳定,要求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台独”恶化两岸关系的这种民意在上升,在强化。这对李登辉来说,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一个现象。这个是就预示着他的政治生命,他的政治舞台越来越萎缩,越来越狭小,所以他才会说,这是他寝食难安,连觉都睡不着。最近,所以说出了一些几乎那种非常抓狂的那种语言来。什么要“玉石俱焚”,要“全面开战”,大概反映他这么一个心态。
主持人:
那么就在李登辉抨击连战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他用了几个“不对”,原则不对,身份不对,时机不对,地点不对,方式不对,二位怎么来看待这几个不对?
中国国民党中央前秘书长 台湾当局新闻局前局长 邵玉铭
我觉得这都是胡说八道。我们这一次连主席,以及以后的宋主席都是公开的,透明的,让大陆人民知道,让台湾人民知道。而且连先生,他一个在野的政党,他也不是来签约。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 谢郁
另外比如他讲的那个会谈的方式不对,身份不对,时机不对等等,就是说在现在他这种情况下,本来这个祖国大陆出台《反分裂法》,是一个向“台独”势力一个警告,等于就是非常有针对性,所以对他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那么他本来想借这个事情,大肆再炒作一些岛内的所谓“反中仇共”的民粹。现在其实国亲两党,和中国大陆方面营造出两岸的缓和的气氛,使他所要想走的炒作起来的这种反大陆的声势和民粹,就没有市场了,也没办法来操作了,所以他觉得当然时机不对,正好切断了、打乱了他的计划和部署,他当然觉得不对。
主持人:
那么李登辉在指责连战先生访问大陆的几个不对当中呢,其中说到了,即使要见面也要把地点选在美国,那么对于这一种说法,我们再来听听美国官员,他们的态度是怎么样,一起来听听。
对于李登辉提出的,两岸问题应该到美国去谈,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艾瑞里听了一头雾水。
同期: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 艾瑞里
在美国谈?为什么要在美国谈。
对于李登辉提出的两岸问题应该由大陆、台湾、日本、美国四方进行会谈,艾瑞里表示,两岸的问题要靠两岸自己解决。
同期: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 艾瑞里
我认为你不能要求美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靠当事人自己解决。
主持人:
那么可以说美国方面的态度还是非常明确的,说两岸之间的事情,应该由两岸的人们自己来解决。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李登辉,他为什么要把美国扯进两岸的这种交流交往和互动当中,他想让美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又想要干什么?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 谢郁
他之所以讲这个话,应该把什么两岸谈的方式搬到美国去,其实反映他一个心态,就是在他觉得“台独”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他想借助外力,想进一步把台湾问题推向国际化,搬到国际上来说。其实这就是说,经常我们知道岛内的“台独”势力有一种误判,他们也一直在向台湾的老百姓在进行这种宣传,就是说那个,美国和日本会无条件支持台湾,如果台湾是要起来“台独”,那么跟中国大陆发生军事冲突,美日会无条件支持台湾。他一直用这种言论来迷惑群众,迷惑他的支持者。其实,同时他自己,他也本身就是有这种误判的。所以现在他的这种表现,就是说他还期望,最后他还寄希望于能不能引进外力,来支持他,来跟这种整个两岸关系缓和发展的这种潮流相抗衡。
主持人:
那么对于这个李登辉究竟秉持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我们可能需要对他个人的历史做一下回顾,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一起来看。
李登辉祖籍福建省永定县下楼村,清末时他的曾祖父移居台湾。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台北县淡水三芝乡扶贫村。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是日本占据台湾时期的警察,哥哥李登亲是台籍日本兵,1945年被日军征召到菲律宾战死,灵位被日本放在靖国神社里。
1940年李登辉自己改名为岩里政男,1943年他开始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书。1944年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期间入伍,接受日本军国主义训练,被授予日军少尉军衔。1965年李登辉赴美国到康奈尔大学学习,1971年加入国民党。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天,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从此开始了长达12年的执政统治。
主持人:
那么邵先生我知道在李登辉执政时期呢,您曾经做过四年的官方发言人,那么其中两年是做这个李登辉的官方发言人,那么依照您对李登辉的了解,您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这个性格或者是品行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国民党中央前秘书长 台湾当局新闻局前局长 邵玉铭
我还没看过台湾一个政治人物,穿日本和服叫大家照相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他常常讲日本人不要再道歉,说你道歉太多了,没什么好道歉的,这话在台湾也只有他一个政治人物做这样的事情,说这样的话,所以我是觉得恐怕这个皇民化的教育,对他是,因为他从小到22岁,这个恐怕是非常彻底,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剧,非常复杂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 谢郁
其实我觉得当时大家第一次对他的这种亲日媚日的心态,有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当时我们看到,他跟日本的一个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访谈录。当时他在这一次访谈录,谈了是七天七夜,谈了很长时间,他把他内心很多话都讲出来,那么最后就写成了一本书出来,叫《生为台湾人的悲哀》这本书。他里面就讲这个意思,他觉得他生为一个台湾人从来都是悲哀的。
解说:
曾任蒋经国英文秘书的冯沪祥先生说,他也曾与李登辉有过多年共事的经历,而在他眼中,李登辉的复杂性还体现在他政治上的工于心计。
台湾知名人士 曾任蒋经国秘书:冯沪祥
他从前经国先生的时候,跟经国先生来交谈,那么经国先生坐得非常稳当,满满地坐在椅子里,他就把椅子坐三分之一,完全像一个小学生在老师面前,那种屈膝卑躬,两手放在膝盖前面,一副非常听话听训的样子,你可以看出当时谦恭过了头了。他因为晓得蒋经国先生非常重视山地乡贫苦的地方,去关心他们的生活,所以他特别讲,他就是退休之后,要到山地乡里面去传道,而这个蒋经国先生听了以后就觉得他没有权力欲啊,他不会有那种野心啊,而且应该是循规蹈矩的,完全是假的,完全是两面手法,完全是两副面孔,等他当了“总统”之后,抛出“两国论,不断推进“台独”路线。
中国国民党中央前秘书长 台湾当局新闻局前局长 邵玉铭
那等他2000年以后,他离开中国国民党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他没有政治舞台了,为什么?假如今天支持一个中国原则,那是国民党,他被国民党开除了;假如他走向一个比较温和的一种“台独”的话,也就有民进党也不需要他,他非要给自己找一个政治舞台,所以只好找一个台联党,所以我认为是,希望给自己一个政治舞台是他最大的考虑。我认为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一个政治人物。台联党也好,李登辉先生也好,是一个悲剧性的一种政治势力,一个希腊式的,就是说注定要失败,因为他违反了时代的潮流。今天一个“全球化”,两岸人民追求和平,繁荣,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你要逆势而为的话,那最后的结果是可以预期。
主持人:
那么也正像二位所说的,其实两岸人民是渴望交流和交往的意愿是越来越强烈,少数的一种极端的“台独”势力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编导:柴璐 翟钰 摄像:孔河 雷昊)
(责任编辑: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