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随着吸引全球聚焦的连战“和平之旅”后尘,宋楚瑜这次开赴中国大陆的擂台,与内力深厚的北京巨龙过招。分析这场“搭桥之旅”中红绿橙三方的各自考量,两岸互动的交流之桥能否搭起,尚在未定之数,但三者欲藉此次机会搭建活动舞台,一展神功的意欲,确已多见匠心。
首先是北京方面,这次已先藉连战登陆的细致运作,成功地使《反分裂法》在台湾主流民意中成为过往陈迹,让台湾与国际错过了对之反应的黄金时间。于是适应力极佳的台湾民众,就此习惯将“主体认同”与《反分裂法》作出内外有别、并立为伍的处理。
同时间,北京再拿出“统战宝剑”轻盈一舞,立使台湾各政党尽现其“恶中又惧中”以及“亲中又防中”的矛盾心态。特别是这波两岸政党交流中面临边缘化之虞的民进党,从府院党系统各弹各调、经脉全乱的现象以观,更表现出台湾当局对彼岸的发功,无力招架。
最重要的是,北京将进一步利用此次的“搭桥之旅”,托宋带回更多具体的政策,交给已和台独势力产生龃龉的陈水扁,使长期以来两岸“防独、倾独”的零和赛局,转化成“促统、拒统”的相对稳定格局。
其次,就是宋楚瑜本人,其欲跨出台海与北京交手,腰间盘缠必不能少。当然这些盘缠必须由当家的陈水扁本人亲授,否则亲民党两岸政策的伸展空间,将远较国民党狭小。倘若在言谈中北京一旦认定宋的斤两,仅止于代表一个走在政治钢索上的过气高手,则宋在中共领导人眼中,恐怕只有将他推回泛蓝阵营,作为国民党附庸以壮大岛内反独力量的剩余价值而已。
制造要谈不谈的环境
宋面对这一情况,看来只好一再以模糊作遁辞。例如:“台湾主体性不代表台独”、“捎口信却非特使”,“非代表政府却要具体结论”等,期望自己成功地在蓝绿间杀出血路后,能更上层楼地在红绿之间显出“大内高手”的专属掮客定位。
可以预期的是,宋近来将努力营造出一个两岸当局“要谈不谈”的模糊环境,供作栖身。
至于民进党政府方面,面对宋的登陆,已不再像连战登陆时显出前后言行不一,致使“宁右勿左”的“猪头”纷纷出洞的窘态。这份“从容大度”的背后,所隐含的当然是陈水扁期待北京方面“认可”,他才是“台湾共主”的企望。
特别是陈水扁日前将深绿感受搁置一旁,而亲口爆料“扁宋再会”,等于是告知北京当局,未来“宋胡会”中宋楚瑜所言及的两岸发展议题,都是经过陈本人首肯——有意无意将宋贬为其代理人,以凸显主导地位。
另在南太平洋友邦访问的途中,陈还不忘再次提醒胡锦涛,两岸协商对话之门依旧敞开,同事也强调北京终须与台北执政者和谈的信息。
以上三方的盘算确各有精妙,但民进党的处境却让人有困兽斗的感受。
长期以来,陈水扁靠操作“仇中”议题,作为获取权力的灵丹妙药。绿营内部,他所塑造的认知为:“权力获得”与“两岸和解”两者就如同鱼与熊掌般难以兼得。
先前,陈水扁藉着对连战登陆行成果的“不否定”间接向北京示好,因而受到党内厉声质疑。而当跛鸭梦魇再临之际,他却又大逆转地对连的“联共制台(独)说”隔海炮轰。
进退维谷的民进党以及买空卖空的宋楚瑜,若执意藉着稳定欠佳的对方,同好整以暇的共产党大玩权力游戏,只怕更多两面不是人的“猪头”将陆续现身。(冯瑞杰)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访问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