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将在1月30日高规格纪念“江八点”发表十周年,并进一步宣示对台最新政策之际,香港著名两岸问题专家王家英指出,尽管时空移转,但“江八点”的思想精髓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其精神内涵在胡温新领导层对台政策框架中得以延续和丰富。
“江八点”所揭示的两岸关系发展总体方向未变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指出,“江八点”是十年前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文件,其宗旨和目标在于促进两岸和平协商、和平统一,尽管两岸情势发生变化,但“江八点”所揭示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总体方向未变。
王家英说,“江八点”发表后不久,台湾当局很快背离原有的“一个中国”立场,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台湾一直有意愿在一中原则下与大陆协商未来两岸关系,从90年代中期李登辉访美后,台湾放弃了对一中原则的坚持,慢慢从“一个中国”走向“两国论”。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公开拒绝确认“一个中国”。90年代初,两岸和平协商的基础逐渐受到冲击,甚至荡然无存。1998年第二次“辜汪会谈”后,两岸两会协商渠道也已基本停滞。
对台政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次序出现微调
王家英认为,十年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次序出现微调。十年前,台湾没有太严重地偏离一中原则的轨道,也没有推动明目张胆的“台独”活动,因此,当时大陆对台政策以促进两岸协商和统一为主。当前,大陆对台政策的战略优先次序,已经演变成以反分裂为主,在这一前提下,逐步推进统一大业。其中,最令海内外瞩目的动作,就是全国人大即将于今年3月完成《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程序。
从战略层面看,《反分裂国家法》毫无疑问是大陆反制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一次精密部署,是先发制人、化被动为主动之举,它使台湾当局处身于《反分裂国家法》设置的鸟笼之中。从这一脉络来观察,大陆对台战略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过去大陆从没有就什么是分裂、什么是台独,划出一条明确的法律底线,相信《反分裂国家法》完成立法后,这条法律底线就清晰可见。
出台《反分裂国家法》有利遏制“台独”
王家英预计,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两岸关系互动反而会更为规范化。因为,过去大陆只是通过政策层面来回应台湾的种种“台独”挑衅行为,将来,则可以从法律层面加以界定,所以,两岸互动的模糊空间大大压缩,立法是对“台独”行为画地为牢。
《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大陆在法律基础上建构完成对台政策,在法律基础上围堵“台独”,推进两岸和平协商,和平发展。王家英解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去年底,在两岸关系被视为最严峻的时期,北京一手酝酿《反分裂国家法》,一手推动两岸春节包机直航达成共识,使得两岸在隔绝几十年来即将首次实现对飞直航,一系列举措充分反映出大陆对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更有信心。
两岸关系走向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态度
大陆推动春节包机直航,是“江八点”的基本原则精神的发挥和体现,即两岸虽然存在政治分歧,但在事务性领域,可以务实协商和推动,只要不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什么都可以商量。两岸在春节包机问题上达成共识,显示出大陆弹性、灵活的务实态度。
不过,他特别强调,春节包机共识的达成,绝不意味着台湾当局放弃了“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关系从此乐观可期。
台当局推进“渐进式台独”的野心未改
王家英指出,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预计台湾当局决不会乖乖就范,轻易接受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短期内两岸紧张关系极有可能出现。美国没有公开反对大陆立法,显示美国认识到,大陆为“台独”划线,是符合中美双方利益的。中美联手阻独,短期内将使台当局的“台独”活动暂时收敛,但绝对不会后退。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两岸围绕统独议题上的斗争将越来越严峻和激烈。
他进一步分析说,台湾当局急欲突破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推进“渐进式台独”的发展,最可能利用的时间还在未来两三年。而观察两岸关系最重要的指标是:第一,2006年台湾“公投制宪”;第二,2006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和2008年“总统”选举;第三,岛内蓝绿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