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海峡两岸甘国宝后裔寻根 完成归宗谒祖夙愿

  时间:2008-04-22 11:24    来源:闽台宗祠网     
 
 

  “苍茫四野,人散踏青之路;百花璀璨,天回释菜之春。佳节重逢,尽感金狐眠冢;芳辰正履,难忘白纸灰飞……”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和德庆县的两支甘国宝后裔甘明昕、甘二聪等人,跪在屏南县小梨洋村的祖墓前,聆听祭文,虔诚礼拜。他们多次辗转粤闽、行程万里,终于日前完成了归宗谒祖的夙愿。


  福建屏南县甘国宝文化研究办公室负责人十六日向记者证实,海峡两岸生活着多支甘国宝后裔,以前他们大多对自己的家事背景不清楚。二00一年六月,甘国宝文化研究办公室在屏南成立后,通过研究甘国宝族谱及多方面考证,多支甘国宝后裔在这几年来得到证实,并有机会归宗谒祖。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七0九年)出生于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先后迁居于古田县松吉乡长岭村、福州市“文儒坊”。甘国宝曾两度任台湾挂印总兵。甘国宝不但武功盖世,还雅好文墨,尤其擅长画虎,故有一代虎将之称,二百多年来,甘国宝一直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英雄人物。


  在台湾的甘景乐和福州文儒坊的甘景炘,是兄弟俩、甘国宝的第六代裔孙。解放前,甘景乐背井离乡去台湾后,与家乡、亲人失去联系,从此兄弟俩隔海相望数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兄弟重逢,决心寻找自己的祖地。可是一九四八年在福州发生的一场水灾,把他们甘家在文儒坊的几乎所有祖传珍贵字画、家谱和田契都冲走,造成寻根问祖之路障碍重重。


  直到二00六年,甘国宝研究会成员联系上他们兄弟,这才知道家乡在小梨洋村。去年十一月,甘景乐先生携子女从台湾远道而来,同胞弟甘景炘一家到小梨洋村寻亲认祖。为了让甘家后人不再遭遇类似寻根之苦,甘景炘先生从福州鼓山中学退休后,就着手查证宗族脉络,重修族谱。


  甘景乐称,做为甘国宝后裔很自豪,甘国宝文化连接两岸人民的心。闽台两地对甘国宝文化的深入研究、互相交流,加强了闽台文化、经贸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都有着重要意义。


  现居广东省广州市的甘全,是甘国宝的第八代裔孙。他说,他们这支甘氏后裔离开福建到广东最少有在一百多年。


  二00四年,甘全为完成父亲的遗愿,踏上了寻根之路。经打听,甘姓的村落不在古田县而在毗邻的屏南县,曾出过著名人物甘国宝。在几次三番的寻找中,他联系到住在广东德庆县,已有数十年未联系的叔公甘景旭。两家人一合计,把寻根的目的地定在了际下村。


  二00七年春节,甘全接到际下村回乡祭祖的邀请。这一次,他们联系上了甘国宝研究会,从中得知他们这一支就是甘国宝的直系后裔,而且在小梨洋村还有一支同祖同宗的宗亲。这令他们无比振奋。于是,祭祖期间,他们又奔往小梨洋村,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甘国宝幼年的故居及其祖父的墓。甘全终于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我终于找到我们的家乡了!


  甘全说,要是两岸统一,所有家族宗亲都能一起回来谒祖,那将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作者 郑长灵 张仁寿 甘湖柳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