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北京]我的一点情怀——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时间: 2009-02-23 14:04     来源: 中国台湾网     
 
 

 

  吴国祯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79年1月1日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告台湾同胞书》, 揭开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篇章。岁月如流, 一转眼就30年过去了。 而这30年也正是我从台湾到美国留学, 而后回到祖国大陆工作, 见证了改革开放, 我们祖国大陆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30年。

  抚今追昔, 令人追思我们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台湾同胞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诚如台湾老报人李纯青先生所言:每个台湾人寻找祖国的经历, 都是一部千万行的叙事诗。

  百余年来, 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人们所说的,中国近现代发生过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台湾同胞从来都没有缺席过。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如罗福星〉, 从北伐(板桥林家人)到抗日战争〈台湾人到重庆参加抗日, 台湾抗日义勇队〉, 从解放战争 (台湾地下党)到解放初期建设新中国(从日本回到国内的旅日台胞), 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台商, 台湾学生), 都留下了台湾同胞的足迹。

  1949年以后, 到1970年代初这段时间,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两岸关系完全断绝。1971年首批有5位台湾留美学生冲破阻隔来到大陆, 受到周总理的接见。70 年代在海外发生的保钓、统一祖国的运动, 海外台湾留学生不仪进行保家(钓鱼台), 卫土(反对台独)的斗争, 也重新架起了两岸交流的渠道, 并且催生了台湾同胞重新认识祖国大陆的热情。70 年代发生在海外的这场台湾学生运动留下了大量的刊物、资料和文献。前几年, 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收藏这批文献资料。2007年以来, 经过我们的努力, 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开始收藏, 并且内容更加丰富, 问时, 还为当事人进行了口述的工作。几年前, 经过海外、台湾朋友的努力曾出版了保钓、统运的文献汇编——《春雷声声》一册和《春雷之后》三册。目前, 结合两岸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收藏工作, 还准备出版《春雷新编》两册。如此,70 年代这场被周总理誉为海外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献保存算是有了初步的规模, 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传承载体。今年, 拟在台湾清华大学召开有关保钓、统运文献收藏保存的研讨会, 同时, 也计划在2010年保钓、统运40周年之际, 在北京召开纪念会议。

  通过上述保钓、统运文献的收藏工作, 让我联想到我们几代台胞在祖国大陆的经历, 不仅反映了台湾近代的历史, 也反映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史, 这段历史理应很好地保存下来, 并且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我前些时候曾给一位老台胞写过口述的回忆文章——《我的台湾地下党经历》,反映的是50年代初那段有血有泪的岁月。该文在台湾刊载, 得到一些好评, 并且得到一些硕果仅存当事人的反馈, 很是感人。

  当然, 我个人的力量有限。我想, 如果有更多的人, 能够参与到这个事情,参与到这个保存史实的工作, 就更好了。

  前段时间, 我们对在京的涉台文物做了初步的调研。涉台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物, 充分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调研的目的在于掌握情况, 控掘史实, 为有关文物的保存, 以及对它们在对台工作方面的利用, 提出建言。当前涉台文物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的工作, 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涉台文物的内容和范围不止于一些不可移动文物, 如反映清末民初, 旅居北京台湾同胞活动的台湾会馆, 林海音故居等, 也不仅只是福建闽台缘博物馆里的那类, 反映两岸早期(主要是清朝)民间往来的馆藏形式。涉台文物的概念其实还可以更为广泛一点。

  我那年回台, 在台商延平郡王祠见到康熙皇帝统一台湾后颁的圣旨, 内容是赦免郑氏家族的叛乱罪。前阵子, 又见到文物拍卖公司拍卖《巡台御史白瀛呈供乾隆皇帝御览手绘台湾全岛地图》, 这是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 年)巡台御史白瀛进呈乾隆皇帝的台湾地图本。这个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明白无误地说明了, 台湾是祖国一部分的史实。从历史上看, 台湾近四百年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从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统一台湾, 到1885年, 光绪台湾建省,再到甲午割台, 及至抗战胜利后, 中央政府(在重庆、南京)从日本手中, 接收台湾回归祖国。因此, 在北京, 我们如果能有个展览(比如几年后将落成的, 在天安门东边的国家博物馆中)将上述藏子清宫的涉台文献, 包括历代皇帝的批阅奏折(即如, 台湾的嘉义地名, 就是清朝道光皇帝给命名的), 乃至抗战胜利前夕, 国民政府在重庆所做大量准备接收台湾工作的文书, 展示出来, 这该会是多么轰动, 予人启发和深思啊!

  如前所言, 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 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 从北伐到抗日战争, 从解放战争到解放初期建设新中国, 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 都留下了大量的史迹。这些史迹生动地说明两岸关系的深层次脉络。这些史迹, 如能让今天的台湾访客有所了解认识, 那会是多么感人啊。四方游客来到北京, 人人都可以去长城、故宫。我们可以设想, 如果能让台湾的访客参观上述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几代人的历史, 这些反映两岸关系的动人史实必然能撼动台湾的访客心怀。这个展示也必然是两岸独特且唯一的参观点。

  回顾历史, 目的是获取智慧和启迪, 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和未来。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必须世世代代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团结意识。历史已经深刻地昭示, 只有国家统一, 民族才能强盛: 只有团结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 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谨以此文, 述我情怀, 并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编辑: 贺晨曦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