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上海]用爱心铺设陆海空"生命接力线"——记参加组织、协调转运台商早产儿平安返台

  时间: 2009-02-23 13:34     来源: 中国台湾网     
 
 


  张伟栋

  1979 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首次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在新形势下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自《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至今30 年在两岸开始民间往来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一直在对台部门从事工作,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 我在岗位上经历了两岸逐步从对立走向对话、从交流走向合作、从"三不"走向"三通"、从民间往来走向政党交流的过程。在此期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的深秋季节, 我和上海市台办的同仁们认真组织、协调我市有关单位通过陆海空路线护送一位台商的早产儿一一陈喻安平平安安返台的日日夜夜, 该转运过程是上海医疗长途急救史上的新记录, 是沪台两地医疗单位合作转运台胞危重病患的成功范例, 也是大陆同胞急台湾同胞所急, 想台湾同胞所想, 用爱心铺设陆海空"生命接力线", 充分体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情同手足的亲情的典型事例。

  一、可爱"天使"降临上海

  2004年5月1日的上海, 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当1700万上海市民正在欢庆劳动节长假的时候, 对于台商陈朝福来说, 却是不平凡的一天, 其太太因为早产使其女儿陈喻安在这天过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作为夫妇掌上明珠的"天使"一一陈喻安出生时体重仅为920克, 为极低出生体婴儿。特别是由于她先天肺部缺损, 甫一降生就必须接受长时间的治疗, 从5月到11月的半年时间里, 陈喻安先后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儿科医院")接受救治。

  11 月前后, 随着上海的入秋, 逐渐转凉的天气开始不利于对陈喻安的治疗, 加上面对大笔医疗费用, 台商陈朝福想将孩子送回台湾治疗, 以享受岛内的健康保险。为此, 他遂向儿科医院提出希望转送女儿返台治疗的设想。但由于当时两岸尚未直接通航, 连人道主义包机也没有开通, 而陈喻安病情危重, 在儿科医院救治时就曾多次经抢救后才脱险, 因此, 转运过程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危险。后经陈朝福与台湾有关部门联系, 并通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人多方周旋, 台湾有关部门终于同意作为个案处理, 并按照当时两岸间的最短距离走“小三通”,让陈喻安从厦门由水路直航金门, 再乘坐飞机转至台中。由此, 一场搭建陆海空"生命接力线"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二、多方协助精心安排

  11月上旬, 当获悉台商陈朝福的早产儿陈喻安的病情后,上海台办领导高度重视, 尤其是了解到患儿家属希望上海有关方面帮助解决转运陈喻安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时, 台办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方案, 并要求各单位从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政治高度, 为台胞排忧解难的双重角度出发, 为陈喻安尽早安全返回台湾治疗提供各种方便。

  1、第一方案用民航飞机转运陈喻安搁浅。陈朝福刚开始与儿科医院筹划转运方案时, 由于考虑到患儿先天肺部缺损, 始终离不开呼吸机, 因此, 为了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增加安全系数, 走"小三通"还不是首选的方案。首先提出的是通过民航飞机经香港转运至台湾的方案。对此, 上海台办马上与上海航空公司协调, 制定空中转运预案。上海航空公司当即表示, 愿意拆除飞机上的若干座椅, 免费为患儿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机票, 并在飞行途中给医务人员抢救病人提供一切方便, 但经儿科医院、救护大队和航空公司的专家多次论证, 由于一般客机上的条件难以满足呼吸机较高的技术要求, 因此, 用民航飞机转送的计划只能作罢。

  2、启动第二方案, 确定陆海空接力长途转逗。飞机转运方案被否定后, 市合办经与陈朝福、儿科医院和救护大队商讨, 并经多次召开协调会论证, 初步确定上海-厦门-金门-台中陆海空接力转运方案。即上海至厦门均为公路转运, 厦门至金门通过"小三通"用水路转运, 金门至台中则用飞机转运。但由于该方案的大陆转运部分涉及沪浙间两省一市, 不但路途远, 所需时间长, 操作难度大, 而且没有任何先例, 因此, 上海台办乡次组织市卫生局、儿科医院、上海海关召开协调会议, 讨论此方案的可行性。在获得只要准备充分, 应该有一定安全性的初步共识后, 台办明确要求各有关单位召开进一步细化会议, 制定各种预案, 精心安排, 首先确保转运准备工作万无一失,实施该方案最好从台湾借用110伏电压呼吸机, 但入境手续比较麻烦, 时间也较紧。上海台办获悉后立即进行协调, 上海海关当即同意给从台湾借用的110伏电压呼吸机及其辅助设备进出关提供快速和便利, 上海救护中心在秋冬交替季节发病率高、救护车辆紧缺的情况下, 同意配备最好的医生, 安排最好的救护车免费将陈喻安转运至厦门(为了稳妥可靠, 后来又临时改装增派了一辆备用救护车)。儿科医院也制定治疗方案, 尽最大的努力, 使患儿在转运前保持病情的基本稳定, 这些措施的落实, 标志上海各有关单位基本完成了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明确责任严密组织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 上海台办一方面报国务院台办时任主任的陈云林, 并致函浙江省台办和福建省台办, 希望他们在转运陈喻安的车队到达所在地并发生患儿病情变化时, 提供急救便利, 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以确保整个大陆境内转运过程万无一失。台办领导还亲自给两省合办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情况, 保持联系。另一方面, 将我办和沿途各大城市台办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提供给救护中心的医生, 并对应患儿家属和台湾医务人员要求, 随行护送到厦门的儿科医院及救护中心的医生明确责任, 要求他们从车辆、设备和药品等方面都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陈喻安父亲陈朝福则通过在台湾各方的协助, 联系好沿途的各个单位, 保证患儿入境台湾后能够及时通过水路和搭机转运至台中的医院, 以确保整个转运过程的安全可靠。

  1、应急方案严密,虽首次转运失败, 但患儿无意外, 家属情绪稳定。12月9日晚, 在上海台办的协调下, 各项转运准备工作全部按照预定倒计时计划就绪, 车队于10日零点37分离开 儿科医院, 当车队走后, 为了确保安全可靠, 儿科医院根据和市台办一起制定的应急预案, 院长和主要医务人员在没有获得车队发回的进入浙江省地界的信息前, 无一人离开医院, 所有抢救设备也处于通电下的准工作状态, 连抢救床位都全部作了安排。没想到老天故意要考验我们, 当天因高速公路大雾封路, 致使第一次转运只能折返。当40分钟后车队重返儿科医院时, 由于准备充分, 医院的医务人员立即对患儿进行了检查, 确定一切正常后又将陈喻安收入重症病房。

  12月10日下午, 上海台办领导专程赴儿科医院看望了患儿的家属和医务工作人员。当时患儿家属情绪稳定, 并感谢市台办为转运陈喻安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儿科医院也反映, 由于应急方案严密, 患儿病情至今仍然基本稳定, 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第二次转运。

  2、各方密切配合, 虽行程千里, 但患儿安全, 家属感激。在市台办向气象部门确认12日凌晨本市及浙江地区无大雾的前提下,12月11日晚8点, 护送车队再次按预定方案从儿科医院出发。途中, 在浙江省、温州市台办和福建省、厦门市台办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下, 历经10多个小时、约1000公里公路路程, 上海的救护中心和儿科医院的医生, 终于安全顺利地完成了陈喻安转运过程大陆境内的公路运送任务。

  12月12日上午8点半左右, 上海台办所有参加此次协助转运陈喻安工作的同志, 都收到了患儿父母发来的短信: 感谢各位帮忙, 转运安安已经安全圆满抵达厦门, 请大家放心。

  在整个转运过程中, 上海台办的领导始终高度重视, 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作了具体要求。上海儿科医院在救治患儿期间, 组织专家成立抢救小组, 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 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次次把患儿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 体现了上海高超的医疗水平, 在患儿父母难以支付部分救治费用时, 儿科医院又雪中送炭, 免除了家属所欠的5万多元医疗费。上海慈善基金会也破例向非上海居民捐赠2000元人民币。浙江、福建两省台办的领导亲自部署沿途的保障工作, 陈喻安小朋友的转运成功, 刷新了我市长途转运重症病人的新纪录,体现了上海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证明了相关单 位在我办协调下制定的各种预案是严密的、整个组织工作是有效的, 维护了上海和祖国大陆的良好形象。

 
编辑: 贺晨曦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