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江苏]三个台湾人的常州爱情

  时间: 2009-01-20 11:07     来源: 中国台湾网     
 
 

  周宝俊 周逸敏 陈士行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观光、投资创业。据我市台办统计,目前在常的台资企业已有1072家,常年在常台商近千人。他们在常州收获着事业的硕果,也收获着爱情的甜蜜……

  我的真诚打动了她的心

  “我一定在2009年把美丽的她娶进家门,了却人生大事。”1月17日晚上,常州市濯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淙胜揽着在我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销售经理的周小姐,选择在新年春节向来参加“尾牙”的在常台商们骄傲地宣布他的新年重大“事项”。“尾牙”就是台湾人称呼的年夜饭。

  杨淙胜和周小姐应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35岁的杨淙胜是台湾基隆人,尽管年纪不大,却已是一个真正的老兵:14岁初中毕业后就进入海军军校,三年后就下到海军部队,一直到12年后退伍。

  退伍后规划今后人生道路时,一个灵光闪现:何不到海岸的那一边去看看呢?说不定有很好的机会等着自己。2003年他跟随朋友来到常州,悠久的历史,纯朴的亲情,蓬勃发展的经济,长三角名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6年他又一次来到常州,这一次他是来创业的,很快他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很快公司从小到大健康地成长起来。他与“华硕”公司配套,是华硕在华东地区电脑散热片的总代理商,去年6月份起又代理台湾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建雄”的电脑风扇。现在又开始代理台湾中光电的路灯,去年仅散热片一项,就做了240万美金,生意越做越红火。

  而在杨淙胜内心,他要深深地感谢着一位金坛女孩,而这个女孩一直在他的心灵深处占据着柔软的一角。还是在2003年的时候,他初到常州人生地不熟尽管有些台商朋友,但是别人不可能一直来陪伴你。幸好他碰到以后公司会计的妹妹那个漂亮的金坛姑娘,她忙前忙后地帮他找住房,后来两人熟悉后,也出去吃吃饭、唱唱歌。比友情说不清的一段情愫如丝如雾如江南飘渺的烟雨萦绕在杨淙胜的心头。

  这段情愫的必然结果是杨淙胜选择了一个机会向姑娘表白自己的爱慕之心。而女孩觉得这样诚恳的男人值得信赖,宽阔的胸怀让人心安。从此杨淙胜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常州打拼,有一双眼睛时刻在注视着他,帮助着他。和大陆流行观念不同的是杨淙胜认为男孩子应该在外面打拼,而女孩只要把家处理好就是对男孩最大的支持。

  然而,虽说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继承的都是中华文化,但总还是有一些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忙里偷闲的时节,杨淙胜想带周小姐去逛街,但回答是,“我不高兴。”杨淙胜心头一惊,不得了的事就要追问:“你不高兴什么?”因为在台湾人看来“我不高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对你强烈不满才会这么说。一般台湾女孩只会说,“我不想去。”喊了几次都是这样,杨淙胜有些火了,“和你去逛街还不高兴?”还拌起嘴来。其实,只不过是两岸表述的差异罢了,周小姐也并不是有意见。杨淙胜了解后,也有些后悔,不该那样的态度,又不是同一个妈生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短呢,要互相包容,彼此的生活习惯本来就不一样,要多理解,这样想着也就释然,仍会笑笑,一件小事就算过去了。“第一条,女孩总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女孩不对参照第一条执行。现在,‘中国特色’的家庭准则也成了我的准则了。”杨淙胜笑笑。

  不过,他很感激周小姐,因为来常州后一直忙在事业上,觉得平时冷落了她,有时提出来想带她去日本等国外走走,去看看人家的生活水准和生活环境,她总是摇头:“用不到,要很多钱,还要买属于自己的房子等有了基础再去也不迟。”

  杨淙胜很开心因为他在常州遇到了一个好女孩。

  让爱情撞了一下腰

  张坤男来到常州的时候,是15年前。那时他刚服完兵役来到常州一家台商合资食品企业担任技术指导,他毕业于中华谷类面麦研究所,颇受公司器重,月薪超万。公司的奶油蛋糕以不同于传统的口味及其鲜见的造型有很多常州“粉丝”。而他的爱情却缘于一次道歉。1994年国庆节前一个星期,谈何易订了一只蛋糕,庆祝弟弟的生日,提货时她发现弟弟的名字写错了,而服务小姐态度倨傲。听到争执声张坤男从里间出来,代表公司向谈何易致歉,保证改好,还主动提出送货到她家中。“顾客是一个都不能得罪的,更何况错在店方。”他的诚恳给谈何易留下了好感,而有着一双大眼睛,身材玲珑,谈吐温婉的谈何易让张坤男惊艳:常州姑娘特别漂亮!慢慢地张坤男经常邀请谈何易参加他们的集体活动:唱歌,喝茶,聚餐,两人相谈甚欢,都十分欣赏对方:张坤男眼里的谈何易温婉清丽,谈何易眼中的张坤男诚实体贴。集体聚会很快变成了“两个人的车站”,从约会很快又到了谈婚论嫁。可是这段感情却注定要经受波折:就在张坤男特地赶回台湾开单身证明时,谈家却开了锅,听说要和一个相识不过3个月的台湾人结婚,深怕小女吃亏,爱女心切的谈妈妈竭力反对。毕竟爱情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谈妈妈只得请在台亲戚将张坤男的家庭背景调查得一清二楚,才勉强同意。去民政局办理结婚手续,民政干部十分敬业,不厌其烦地告知谈何易:按当时台湾的政策,要取得台湾的“身份证”,起码要排队等上15年!前景并不明朗,谈何易当场眼泪直掉,连结婚证也没领成。婚还是结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遥远的两岸分居。只能在越洋电话里互诉衷肠。到台湾探亲时,他们按照当地风俗,办了一个朴素的婚礼。谈何易的美丽征服许多台湾人的心,收获无数眼球。为了俩人的未来,张坤男在台北开了一家鸡店,经营十多个品种的美味盐酥鸡,准备赚取第一桶金后来常州创业。每天凌晨三四点进货,洗净、腌卤后冷冻,下午三四点烹制出售直至深夜,打烊后在车上睡一会,再去进货。张坤男一天加起来只睡五六个小时。鸡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还有客户特意从中和赶来品尝。不忍心老公一个人如此辛苦,1997年,第3次去台湾探亲时,谈何易辞掉了她最喜欢的工作,陪伴老公一起打拼,这让张坤男十分感动。曾经担心台湾的婆婆会不会很凶,去了台湾,方知老公出自一个仁厚温暖的大家庭,浓浓的亲情瞬间就包裹了谈何易。在全家人眼里,她是个细皮嫩肉的公主,累不得,更委屈不得,连家务事都不让她插手。就在这一年年底,带着辛苦赚来的原始积累,小夫妻俩双双回到了常州创业。张坤男回归了自己的本行:台商独资罗麦蛋糕、面包、西点渐渐出现在常州人的餐桌。而“罗麦蛋糕”也在两个人爱情的滋润下越来越兴旺发达。1999年,俩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张坤男给儿子取名张宇轩。教育观念加上脾气性格差异,全家俨然“慈父严母”的格局。大大咧咧的谈何易生气时会拍孩子脑袋,张坤男坚决制止,只许她打屁股。不管做什么,张坤男十分细致。谈何易随意惯了,经常忘了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干脆将钱也交给老公保管。业余时间,张坤男最喜欢种花,阳台上草木繁盛,生机盎然。为了培养儿子的爱心,他特意养了一只鸟。教师节,儿子给老师送康乃馨,张坤男特意关照他给曾经是教师的外婆也送上一束。每逢休息日,张坤男总要带着妻儿一起出门。看着女婿诚实守信,独立打拼,成就事业,同时富有责任感,敬老爱妻怜子,脾气又出奇地好,丈人禁不住常常夸奖自己的乘龙快婿,说要是评选的话,他一定是个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奇缘带来甜如蜜

  和杨淙胜与张坤男不一样的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却是一位常州小伙。一位到常州来旅游的台湾女孩“看”上了他,把自己的终生也托付给了他,武进集控中心的周义红觉得这副担子很重,但是他会让女孩幸福的。1992年下半年,刚从无锡卫校毕业的周义红分配到武进卫生防疫站工作,单位安排他到老家南夏墅不远的前黄医院实习。这年9月,周义红的舅公带着他的好友王先生一家从台湾回乡探亲,住在周义红家里。见到海峡对岸的亲人,周义红一家格外高兴,忙里忙外为的是让台湾亲人在常州过得更舒适愉快一些。小周还陪同舅公与王先生一家去他们的祖籍苏北宝应省亲。一路上,望着忙忙碌碌、悉心照料他们的小周王先生的女儿王顺礼不禁多了几分欣赏和好感,她感叹道:“大陆男生真能干啊。”他俩眼神一接触,王顺礼总是抿嘴一笑。也许是年龄相仿,共同语言多的缘故吧,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周义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王顺礼始终觉得有一种亲情和温馨包围着她,心头似有清风拂过。

  这一切都被王先生看在眼里,小周的热情助人,细心体贴,都让王先生颔首。要是顺礼和小周……想到这里王先生会心地笑了。

  再说王顺礼回到台湾却总也忘不了美丽富饶的大陆,忘不了山亲水亲的家乡,更忘不了小周这样一个好小伙,每次想到他都会偷偷地笑。她想,上一次回大陆探亲也没想到会遇上小周,也没带点礼物给小周,现在就补上吧。于是王顺礼挑选了一件名牌T恤衫和一块名贵手表,以姑娘特有的细心仔细包好。她把一位姑娘的心思也包了进去,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周义红。感谢他在宝应和武地十多天里,带给她的快乐。信和礼物也在小周心头掀起一阵涟漪: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却看出王顺礼是个有情有义的姑娘。小周很快回了信,一来二往,鸿雁传书,连起海峡两岸两颗年轻而又热烈的心。几年下来,小周竟积满了整整一抽屉珍贵的宝岛来信。

  春夏秋冬,日月晨昏,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两人的感情也在急剧升温。1995年11月周义红鼓足勇气,把凝结着自己深情和幸福的“红绣球”抛向了王顺礼——他写了一封求爱信,特意用挂号寄给远在海峡那边的她。接下来的日子周义红整天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忐忑不安的煎熬中度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是海峡那边依然杳无音讯,小周的精神饱受着巨大的折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想起了柳永的词。遥望着宝岛,小周心想难道纯朴的姑娘——他不敢想下去了……

  1996年元旦过后,小周突然收到了王顺礼的来信,他欣喜若狂,但马上心头又沉重起来,仿佛拿着一纸判决书,迟迟不敢拆开,半晌,他颤抖着手拆开了信,慢慢抽出信纸,跃入眼帘的却是期盼已久的“同意”两字,顿时,巨大的幸福暖流冲击着他的心扉。原来台湾邮差耽误了时间,王顺礼在1995年底才收到他的信。

  两人的红丝线牵起来了,但王顺礼家里却掀起了波澜,她母亲、姐姐和朋友、同学,对王顺礼的举动很不理解,都认为小周有企图,还不就是为了钱和作为到台湾的跳板吗?还苦口婆心地劝她,“你和他又没有多少感情基础,到大陆是‘下嫁’了。”可王顺礼不为所动,她说,她看中的是周义红的人品,是他的真诚和善良,嫁给这样的人放心。她顶住压力,决心要和小周厮守一辈子。王顺礼想到要和小周一起生活就主动学习做家务,从不拎菜篮的她,当起了“马大嫂”。1998年5月1日,周义红和王顺礼喜结良缘。如今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女儿已经三年级了,在湖塘实验小学上学,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三个台湾人的爱情故事,折射出两岸交流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昭示着两岸越开放民众越幸福。

 
编辑: 贺晨曦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