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湖南]叶落归根

  时间: 2009-01-19 08:28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五十九年就这样过去了,重新踏回这片土地,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五十九年前,他和部队去了台湾,在那里定居下来,结婚生子。年轻的时候要为工作生活奔波,便把对故乡的眷恋压抑起来。现在孩子都已成人,自己的年纪大了,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他决定跨过海峡回到故乡,去见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

  他拄着拐杖来到了村口,看到了村口的那棵老槐树,他蹒跚的走过去,抱着那棵老树。久久不放手。一个老人抱着一棵老树,一片悲凉。一群小孩赶着牛走过来,看到有人抱着树感到很奇怪,其中有一个孩子走过来说:“爷爷,您是哪里人,在这里有什么事情吗?”听了孩子的话,他似乎从梦里醒过来了一样,不禁想起了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不正是在说自己吗?他无奈的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点苦涩的笑,然后轻声的叹了口气。

  来到村子,村里的年轻人都不认识他,几个年纪大的也是在听了名字之后才想了起来。几个兄弟都有了家室,子孙满堂,都争着叫他;儿时的同伴大多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也是弯腰驼背,满头白发,老态龙钟;还有些后辈他已经记不起来了,有一个妇女开玩笑的说:“叔叔,你不记得我了,您还帮我做过作业呢。”大家都笑了,他也笑了起来。

  村里的那口老井还在源源不断的流出甘甜清澈的水,他弯下腰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个精光,接着又喝了几捧,喝的肚子都鼓起了。“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他感叹着。这时他想起了母亲。小时侯,家里有六个孩子。母亲为了养活孩子,每天都要早起晚归,忙里忙外。看到母亲劳动回来还要挑水做饭,他就很心痛。有一次,母亲不在家,他就挑起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水桶朝水井走去。他的力气太小了,只能挑一点点,可他就要把水桶装满才罢休,使起全身力气终于挑起来后,可走路摇摇晃晃的。快到家的时候摔倒了,水全部倒了出去,他自己也受伤了。他又爬了起来,经过很多来回终于把水缸装满了水。母亲回来后,捶了捶腰准备挑水,一看发现水缸里面已经盛满水了。母亲问怎么回事,弟弟妹妹都指着他……

  他来到了的墓地,墓地很安静,父母都在这里躺着。墓地的旁边有棵树,春天来了,树上吐出了嫩绿的芽。

  他跪在坟前不停的磕头,可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冲上去扶在碑上哭了起来,已为人父的他懂得: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期望并不是要子女有多大的出息。他们要的只是子女多回来看看,多叫几声“父亲”“母亲”。他泣不成声了,心里在不断的自责,怪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到,没有给父母最简单的问候。忽然在碑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振动了一下,带着眼泪,他凝视着自己的名字。他的名字和亲人的名字在一起,排列的很整齐,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的家庭。他插干了眼泪,一直在看着碑上的名字,慢慢地又流下了眼泪。

  “乡愁是一坟矮矮的坟墓,我在外面,母亲在里面”这是一位诗人的感慨。而对于他来说,他和父母没有里面和外面之分,因为那块碑将自己与亲人,自己与故乡,台湾与大陆连在了一起。

  秋天来了,黄叶不断地在秋风中飘落。

  带着笑容,他离开了人世,他的遗体从台湾运回了故乡。他的碑文上刻着:叶落归根,海峡两岸一家亲。

 
编辑: 贺晨曦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