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上海]一封未寄出的信

  时间: 2009-01-16 10:29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亲爱的爸爸:

  入夜,窗外下起小雨,我的耳边又萦绕着你最爱弹唱的台湾民歌《雨夜花》:“雨夜花,雨夜花,随风吹落地,没人看顾,日夜憔悴……”

  屈指算来,你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五年了,我多么想念你啊!你和妈妈早年从家乡台湾到福建厦门谋生,共同养育了十个儿女,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着。那时一衣带水的台厦两地之间交通十分方便,你们经常往返两岸。1949年暑期,你的长子带着四个年幼的弟妹到台湾探望年迈的祖父祖母,准备开学前回厦门。可是万万料不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久两岸交通突然中断,你的五个孩子从此有家难归,再也回不到父母身边……

  我们这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从此蒙上了深沉的阴影。亲爱的爸爸,每当委婉的《雨夜花》琴声又在我们家大厅回旋,我深知你又在思念你的故乡台湾,又在思念你那失散的五个子女。你常说他们就象五朵没人看顾的雨夜花,而台湾岛也象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孤儿。你用琴声如泣如诉抒发深深的思乡思子之情,而1951年才出生的小女儿我则潸然泪下,随着你的二胡用歌声遥念那五个从未谋面的亲兄姐。每当中秋、除夕之夜,我们五个生活在大陆的兄弟姐妹看着老泪纵横的你和妈妈,看着餐桌上那五副没人动弹的碗筷,再也咽不下饭菜,心中都升腾着和你们一样强烈的愿望: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这个一分为二的家庭早日圆团聚之梦……

  望穿茫茫海峡终断肠,梦随漫漫岁月却未圆。1973年1 月,没能等到祖国统一的你怀着深深的遗憾撒手人寰,离开了你昼思夜想的远在台湾的五个子女,离开了你无比眷念的近在身边的祖国大地。爸爸,你走后的第八个年头(1981年),白发苍苍的妈妈终于辗转日本抵达台湾定居,和她分别了三十二年的亲生骨肉团聚。可是妈妈这一去,我们几个在大陆的兄弟姐妹又和她天隔那浅浅的一湾海峡,互相不能见面,我们家又变成另一种格局的一分为二的局面。直到1988年台湾当局允许民众来大陆探亲,时年已经八十岁的妈妈才又和我们于厦门机场拥抱在一起。而后来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松动,你海峡两岸的十个子女也都陆续往来见面,历史给我们家造成的悲剧终于掀开新的一页……

  爸爸,可以告慰你的是在你离世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在世界上的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你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厦门市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现已繁华无比。三四十年代,虽然已有不少台湾人到厦门来谋生,但主要是从事自由职业或经营规模不大的的商贸业,你开设的两家药房在小小的厦门市已算很有名气了,可是现如今常驻厦门的台商台胞多达数十万人,台商在厦门的投资规模和范围已今非昔比了,台资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厦门市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出口额占全市的一半左右。过去整个厦门岛的人口只有20来万,市区的道路只呈典型的“一纵四横”,可现在它已是一个拥有6个行政区、面积15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多万的省级城市了。爸爸,如果你现在漫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美丽的鹭岛,肯定你这个“老厦门”也根本认不出新厦门了……

  过去你一直很想来的大上海更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1910年将在这里举办令人瞩目的世界博览会。小女儿我自妈妈去台湾不久后就随丈夫移居上海,至今已有24年了。值得告诉爸爸的是作为一个生活在上海的台湾省籍同胞,我积极参加上海市以及所属徐汇区的台联会的活动,同时也受到台联会这个组织的许多关心和照顾。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家里“高朋”满座,他们不是什么客人,而是居住在厦门许许多多的台胞。平日里,你们谈故乡台湾,谈募集资金救助贫困台胞,谈子女就读台胞子弟学校等情况,我记得那时你们的组织叫“台湾同乡会”。现在上海市(包括各个区县)以及全国和各地的台联会,是充分发挥亲情乡情的民众团体,是沟通海峡两岸台湾同胞的桥梁纽带,是可以信赖的、温馨的、和谐的“台胞之家”。多年来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自身的成长都和台联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平日里,我参加台联会组织的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开阔自己的精神视野,提高对台海局势的了解认识,收益匪浅;节日里,我和同胞们感受集体欢度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愉悦,广交朋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其乐融融。几年来,我也力所能及地做了一点点对台宣传的工作,为祖国统一事业这座光辉的大厦添了一点点砖瓦。当年,你拿到一篇对台广播稿的稿费,立即让妈妈给买新衬衫的欣喜如今我不但尝到了,而且有一篇文章还得了奖。是啊,生活在不同年代的我们父女两代台胞,热爱祖国,心系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情结完全一样……

  爸爸,更令人高兴的是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你居住在海峡两岸和国外的八个子女及其孙子孙女合计三十余人共同相聚在厦门,实现了我们陈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团圆,我们都说如果你和妈妈健在,一同享受这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那该多高兴啊!饭店餐桌上,我们兴致勃勃,聊各自的幸福生活,聊孩子们的学习工作情况,聊奥运、世博、神州七号;登上鼓浪屿日光岩,遥望金门岛,我们谈便捷的“小三通”,谈即将实现的“大三通”,谈海峡两岸面临新的可喜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参观展览中,(旅厦台胞组织图片展)我们抚昔追今,了解了100年来旅厦台胞组织的发展历史,其中就有爸爸你的许多照片和手迹,让我们这些后代们深深感佩你早年为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所做的努力……

  亲爱的爸爸,在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三十周年之际,我觉得给你写这封信特别有意义。我把思念,回忆,感慨,喜悦,盼望统统流于笔尖,虽然我未能把这封信投寄邮箱,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听到我的心声;我相信,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岸人民共同不懈的努力,祖国统一的大业指日可待,你和我们全家人的愿望定能实现;我更相信,《告台湾同胞书》末尾所说的——“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国家统一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中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这一中华民族儿女共同期盼的美景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啊爸爸,女儿再给你唱一曲台湾民歌《雨夜花》:“雨夜花,雨夜花,迎风开满园,人见人爱,日夜绽放……”

  你的女儿 陈美真

  2008.11

  作者:陈美真

 
编辑: 贺晨曦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