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辰
冬去春来,四季更替已是三十年。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9年的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当时的我,只有十几岁,还在念初中,台湾对于我只是一个书本上的概念,是地图上的地名,是白先勇笔下的故事;《告台湾同胞书》是我们国家的决定和期盼,对于我似乎觉得很遥远。但是,三十年后的今天,台湾对于我来说,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告台湾同胞书》的字字句句,都关乎我的家人的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今天,我重新找出了《告台湾同胞书》,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感觉是那么地亲切,那么地贴心,那么地温暖。
“我喜欢上海,我已经习惯生活在上海,上海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些话,是我先生和他的朋友说得最多的。我先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和他的朋友们,原先对于大陆是非常陌生的,更不要说感情了。但是,正是《告台湾同胞书》,架起了大陆和台湾往来的桥梁,开启了两岸友善、沟通的大门,为后来大批台胞来大陆经商、工作奠定了基础。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就是通过来大陆旅游、工作、投资,逐渐了解了大陆,了解了上海,喜欢上了上海,我和我先生也是因为沪台工作上的往来,从朋友变成了夫妻,我们把家也安在了上海,我先生他们那些早来上海的台湾朋友们喜欢对后来来上海的台湾朋友说,“我们是新上海人。”是的,我先生和他的那些人到中年的台湾朋友们,他们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台湾是他们的故乡,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的老朋友、儿时玩伴都在台湾。但是,大陆、上海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他们来重新开辟一个天地,一个更能展示他们能力,更能让他们大展宏图的天地。大陆、上海看得到的美好未来鼓舞了他们,因为爱上了大陆,爱上了上海,他们已经融入了大陆,融入了上海,他们将把自己以后年富力强的岁月献给大陆,献给上海了。
同样,我们大陆和上海,也给予了像我先生那样的台胞朋友们无比的关怀和温暖。从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到逢年过节台办各级领导的亲切关心;从帮助解决台胞孩子的就学问题,到协助预定回台机票,大陆、上海的各级政府,尤其是对台事务办公室的干部们,他们真正地把大陆对台湾同胞的爱,传递了过来。我们台胞和台属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于是,像我先生这样的中年台胞们,他们在上海工作得更愉快、更塌实了,他们又把新的根扎在了大陆,扎在了上海。
我们的孩子今年16岁了,两岸在重新往来之后,诞生了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真正地把海峡两岸的血融合在了一起,他们也更关心两岸的未来,因为海峡两边都是他们的家,都有他们至亲的亲人,他们也一定能为两岸以后更亲密,发挥他们能起的作用。在重读《告台湾同胞书》的今天,在我们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的时候,我衷心祝愿我们海峡两边的同胞能越来越团结,祝愿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时,两岸能更好地融为一体,祝我们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强盛!
《告台湾同胞书》牵起了两岸互通的线,牵起了两岸融合的情,三十年的岁月,很曲折,但很精彩,而且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接下去的日子一定会更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