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山东]逝去的乡愁……

  时间: 2009-01-16 10:08     来源: 中国台湾网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2008年重阳节,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土屋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乡亲们将村子里本来并不宽敞的马路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是只有过年和娶媳妇儿才有的热闹场面。可是很快,一切喧闹顷刻间停了下来,大家似乎约好似的屏住呼吸注视着两位耄耋老人——岁月无情地染白了头上的青丝,刻满了脸上的皱纹——一位从远方走来,走得很急切,一位在村口等待,等得很多愁,他们在一众子孙的搀扶下,向中间靠近,每一步走得那样缓缓的,颤巍巍的,又沉甸甸的,每一步走得又那样焦急,心切,意味深长……几十步的路他们走了好久,似乎有半个多世纪那么长,当他们将手碰到一起的那一刻,相互搀扶的身体瞬间颤抖起来,努力从对方脸上寻找些过去的影子,自己的影子,他们就这样相互靠着扶着,在风中,在大家的注视和泪光中静默着……

  这是2008年重阳节,台湾八十六岁的张继孟老先生回到阔别六十三年的故乡济南,与九十岁的妻子团聚的感人一幕,作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我愿意用我的心记录下这段乡愁逝去的故事——

  1945年,22岁的张继孟告别年轻美丽的妻子贾延红和年仅两岁的儿子外出打工,由于战乱,与妻儿失去了联系,后辗转到达台湾。从分开的那一刻起,张继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家乡的亲人,他始终期望有一天回到故乡。直到独自生活了18年之后,四十岁时归乡无望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又娶妻成家,后有了一双儿女。

  近些年随着台胞回乡探亲的增多,张老先生重新看到了希望,能够找到家乡的亲人,回家看看始终是老先生放不下的心事,屡次托人打听大陆亲人的消息,但都没有结果。今年,在台湾热心朋友的帮助下,他与济南市台办取得了联系,并将家乡的地址、亲人们的姓名一些记忆碎片告之工作人员。但是经过六十多年的沧桑变幻,当年记忆中的影子已经变得模糊,甚至出了错,还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始终指引着寻亲的艰难旅程慢慢前行。经过认真地今昔对照,过去的张老先生家乡历城县邵而乡现在已经划归市中区党家办事处,于是市中区台办成为老先生找到亲人的希望寄托,从这时起我就开始了与老人和整件事情的近距离接触。虽然锁定了寻找范围,但是接下来可以依靠的只有当年的几个并不准确的人名,我们根据名单挨家挨户地认真走访,然而希望一次一次的破灭,当年老人记忆中的那些人大都已经离开人世了。找到最后一位——张老先生的堂侄张立水时,我们几乎兴奋地欢呼,但是看到他的反应才明白,我们唯一的希望竟然是位聋哑人,就这样,寻找再度陷入了困境。在所有寻找变得无助时,张继孟老人寻亲的事儿却悄悄地在村子里传开了,热心的村民自发的帮助回忆和寻找有价值的线索。终于,我们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那里了解到,现在独居的贾老太太应该就是张老先生的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一刻也没有耽搁赶往贾老太太家核实情况,当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有预感她和这个故事有关,因为那一幕给了我答案:院子不大,石榴树旁放着一把破旧的椅子,一个老人轻靠在椅子上晒太阳,岁月的痕迹一道一道划在她脸上,清晰而残忍地留下了痕迹,然而那呆滞的目光明白着讲述着她的孤独和怀想……我小心翼翼的跟她聊起往事,实在不忍将她带回那段伤心的岁月,老人说丈夫1945年离开家去青岛打工,一年后便与家里断了联系,她独自一人带着不满两岁的儿子艰难度日,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丈夫某一天突然奇迹般的出现在家门口,每当空闲下来她就站在村口的小桥上向北眺望,幻觉中小路的尽头常常浮现丈夫归来的身影,可是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泪水流干,希望变成了失望,甚至绝望…….我缓缓地跟她说,现在台湾有位名叫张继孟的老人在寻找亲人,突然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闪现出一缕惊喜,可随即又黯淡下去,她喃喃地说:“这么大年纪了,真是他也回不来了…..”经过这番交谈,我确认她就是张老先生要找的妻子,并得知他们的儿子已经退休,一家人居住在市区内。

  每逢佳节倍思亲,还好我们赶在中秋节前一天结束了寻访,并将获知的好消息打电话告诉了海峡那边的张老先生。二十多天后的重阳节,不知道是秉承着中国传统礼俗还是上苍的刻意安排,张老先生在女儿的陪伴下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济南机场张老先生和儿子紧紧相拥,他激动地说:“从中秋节我接到电话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睡好觉,迫不及待地准备回来团聚。真是老天爷眷顾我啊,有生之年能再见到儿子!”

  第二天,两位老人在故乡在有生之年得以重逢……沉默了许久,贾老太太轻声说了四个字:“你回来了?”这是所有妻子对归家丈夫的最普通的询问,但是这个问候迟到了六十三年。张老先生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颤抖地扶着曾经的妻子,仿佛依旧是六十三年前美丽的样子。两位老人默默注视,轻轻拭泪,缓缓将头靠在一起,良久……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六十三年的思念,六十三年的等待,六十三年的风雨人生,十三年的沧桑历程,六十三个春夏秋冬虽然催老他们的容颜,但此时此刻,幻化成一股力量注入老人生命的深处,一个暖流涌向所有人心田……

  当张老先生步履蹒跚地来到父母的坟前时,他心中那凝聚了六十三年的乡愁终于在这一刻完全释放,跪在坟前失声痛哭,父母双亲啊,您远游的儿子终于回来了!

  张老先生离开济南返回台湾的时候,家人、亲朋包括我们都笑的很甜,因为我们知道他还会回来,就像他说的,“春暖花开时,再见!”

  是啊,乡愁已经远逝,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一定会伴随着岁月历久弥深……

 

  【本文作者耿晓彤,在济南市市中区台办工作,系济南市市中区台联会长。台湾八十六岁的张继孟老先生在济南市台办和市中区台办、台联的帮助下找到分别六十三年的妻子和儿子,重阳节回乡探亲的消息被“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齐鲁电视台《啦呱》节目采访报道,济南电视台《济南新闻》10月8、9、10、13日、《今晚特别点击》10月9日、11日做了连续报道,《济南时报》10月8日、10日和《济南日报》10月10日也做了报道,并被新浪网、舜网等网站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编辑: 贺晨曦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