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输血中小企业?

时间:2011-09-06 14:23   来源:台商杂志

  制造业重镇东莞接连出现的几起企业恶性倒闭事件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一时之间,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的说法涌出。然而工信部却否认南方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说法,但也指出融资难成为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 

  平静表面下的漩涡往往比疾风骤雨式的灾害更具杀伤力。有人形容,眼下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如同在温水锅中煎熬的青蛙,他们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如今又面临更加艰难的困境——融资难、赢利低。虽然部分中小企业拿到以订单,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撑,只好放弃生产甚至关门歇业。在如今银行信贷全面收紧的背景下,谁来输血中小企业? 

  温水煮青蛙似的煎熬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一季度大陆经济增长为9.6%,但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亏损面高达15.8%,同比扩大了0.3%,中小企业亏损额同比则上升了22.3%。 

  据全国工商联一位人士介绍,工商联刚刚完成了对17省市中小企业的大调研,调研摸底的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这份逾万字的调研报告已经递交国务院,报告预判2011年下半年中小企业的处境将更为艰难,而近月数家温州企业的崩盘和近期东莞企业恶性倒闭事件已经印证了这一判断。 

  如此看来,在当前严峻的金融局势面前,众多中小企业似乎已没有多少活路。业界人士称,现在许多地方的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糟糕。当时是订单一夜间突然消失,死了也干脆,现在订单倒有,但原材料、劳动力、汇率、资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压来,一下子死不了,活着又看不到希望,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煎熬,让很多中小企业痛苦不堪。 

  据全国工商联人士表示,调研中,90%以上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中小企业能从银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贷款已经相当不错,浙江的地下金融的月息利率甚至已经高达5分以上。“现实的情况是,贷款也难,不贷款也难。”该人士解释,2008年时外需虽然缩减,但信贷的放松让企业资金面幷不紧张,而当前企业的处境是,外需还未真正恢复,银根的紧缩致使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 

  调研报告称,除了首当其冲的融资问题,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人民币升值、用地成本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性成本不断上升,而企业的产品价格却难以同步同幅度提升,这使得企业利润遭到严重挤压,有市无价、有单无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成本上涨“吞噬”了企业利润。不少小微企业利润已经出现大幅下滑,相当部分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在调研中,甚至有企业表示,囤积倒卖原材料所获得的投机收益也远远高于将材料生产加工后销售成品获得的收益。 

  信贷之路缘何步履维艰? 

  在大陆,中小企业的困境带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在银行、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天然的“所有制”默契,让绝大多数信贷资源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自2010年10月大陆的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以来,接连的加息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更加“惜贷”,特别是对企业“嫌贫爱富”趋势又有所抬头。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量仅占大陆银行业贷款余额的15%至20%,按照中小企业的体量,这个比例显得偏低。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利润率较低,信贷成本一旦上升,经营状况很容易出现问题。由于底子不厚,如果资不抵债,很容易破产。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很多经济体中都很常见。同事,中小企业违约率和破产率较高,也导致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时,往往显得较为谨慎,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虽然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有一定要求,但现在整个信贷额度是一个大盘子,信贷资源很容易被大企业挤占,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前无论是总的信贷额度紧张还是宽松,而中小企业的信贷却一直都出现紧张的现象。事实上,主要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大门比以前关得更紧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好选择民间融资。但民间融资成本高,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据温州市人民银行监测,一季度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单季上涨11.91%,比2010年第四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不管是向银行贷款也好,还是向民间“高利贷”借钱也好,其利息的大幅上升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其实,大陆市场的流动性幷不紧张。以中小企业扎堆的温州为例,民间有大量资金,在过去很多年里,这些资金在房市、金市、煤市等市场上都展示了强大的力量。因此,简单认为流动性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幷不准确,目前紧张的主要还是银行信贷。 

  此外,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生产,在任何一种冲击下,都可能出现大面积经营紧张。金融危机期间出口萎缩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就是一例。企业产品如果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肯定也较弱。 

  中小企业急需融资“补血” 

  尽管政府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了政策的倾斜,金融部门和各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了信贷支持,然而,在上游能源原材料大幅攀升,用工、融资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在信贷规模压缩的情况下,融资难仍然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呢? 

  从根源上来讲,大陆需要进行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创造一种更加公平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在根本的制度性改革难以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甚至考虑一种相对更为“激进”的制度,包括允许建立私人银行等等。为中小企业建立更加“草根”的金融机构的基础在于,与其让民间高利贷盛行,不如建立一种制度较为规范、受到相应监管、幷借助于民间资金的金融体系。这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减少其破产概率。 

  当然,从中小企业本身来讲,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强化融资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在市场机制中,资本仍然具有着强大的话语权。离开自身实力奢谈政策扶持,是不可持续的。 

  日本的“经连体系(Keiretsu System)”值得我们借鉴。这个体系由一些龙头公司牵头,包含融资机构、供货商和制造商。其成员持有成员团体的股份,幷且相互贷款,以及从事联合投资。这样一个互相合作的体系,能在短期内保证企业快速成长。经连体系减少了过度竞争,也有利于企业形成在某个行业的集中和规模优势。 

  这样一个体系,是否适合中国的土壤,当然是存在一定疑问的。很多人会指出,由于合作性较差,让中小企业抱团可行度幷不高。但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工资和其它要素价格的上涨,中国工业化的下一个大趋势必定是进一步整合。这就要求产业链分工更细,厂家之间也必须加强合作。 

  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的力量会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制度和安排。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融资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创新,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刘醒)

编辑:程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