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纳入两岸问题,特别提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台研所研究员巫永平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促进“海峡经济带”的形成。……
[十一五规划全文]
专题首页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宏观经济趋势区域经济趋势行业经济趋势专家评述西岸动态台商投资集中地网友热评
 
 
江小涓: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来源:      日期:2006-04-20 15:0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于2006年4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隆重开幕。有关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市长、商界名流、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各行业、各地区杰出企 业家将欢聚一堂,共同就我国“十一五”期间财富机会、政策走向及全球经济形势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作为联合承办方,从现场发回精彩的实况报道:

  主持人:

  下面请江小涓同志做报告。江小涓同志是经济学博士,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经担任过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她既是一位学术界知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一位年轻的领导干部。

  江小涓:

  感谢大会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比较重要的话题,组委会给我出的题目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财富机会,我怎么也想不出来财富机会在哪儿,所以这个题我只能说它的前半段,“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间非常有限,我就把最主要的几个观点跟大家交流一下。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里边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要正确把握、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学习的体会,这句话还是指出了在“十一五”期间,下一步发展中间有些基础性的条件会有一些发展和变化,和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前二十年来的情况,在有些方面会不一样,我理解它可以蕴藏着财富的机会。

  先简单看一下,“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有一个很良好的发展起点,我们评价是这样的。“十五”期间是经济增长最平稳又比较快的时期,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大起大落的经济,虽然我们速度很快,过去26年中间,我们增长速度平均在9.5%,但是我们起落很大,这样的话对长期的投资造成一些伤害。而且停不住,在每一个峰顶和谷底的时候很短暂,又开始往上拉或者又往下走。一直到2000年开始,经济才走出一条既快速又平稳的增长线,真正做到了年度之间经济波动速度没有超过1个百分点。我们再往前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没有出过连续七年左右,经济增长速度在1%左右,而且平均速度在9%以上这样好的既快速又平稳的时期。这是我们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感觉能走出这样一条平稳快速增长的线,两个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一是政府调控的能力在增强,政策的出台和经济面的互动关系在度上已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能走稳,不要出现大起大落,是所有做长期投资者的最基础性的愿望。第二市场机制在开始发挥作用,市场经济是经济内在稳定的因素在开始发挥作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经济完全是政策性的经济,政府出一个文件,政府说一句话,经济就出现很大的起落,这个经济很难被正确预测、预期。这样政策的出现,这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所要考虑很重要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什么样的环境呢?“十一五”时期有利于发展大的环境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希望大家有这个信心,尽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十一五”期间经济也许会出大的起伏,有的要大上,有的要围走,“十一五”期间有利于发展的大环境没有发生非常基础性的变化,它是特定的产业或者是特定的产品,它的生命周期可以延续得很长,沿海地区属于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往中西部走,生命周期会继续延续下去。消费与结构在快速升级,特别城镇化加速,我们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需求支撑比较高速的增长。我们有一高、中、低档很齐全的产业结构,这是很重要的特点,像中国这样,既能卫星上天,又有像纺织、玩具、香包、鞋帽最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很有竞争力的国家是见不到的,这与我们国情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方式,这也是前沿国家非常困惑他们的问题,一项技术像什么方向研发,出来以后有没有产业化的基础,有没有市场的地位,被市场接受,对于已经处于前沿的国家来讲是很困难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明确有市场需求有产业基础,但是我们手上没有基础的和产品,我们看得很清楚,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投入和恰当的方式,能够使它在市场上拿到份额,我们的方向往什么方向走,总体上很明确的。改革会继续释放增长的活力,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扩大开放,有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这些条是支撑过去二十多年经济持续增长,财富持续积累重要基础性的条件。在未来5年中间,这些条件还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讲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我国下一步发展中间,国际环境是不是总体上是有利的判断?我们说一个数据,全球市场在总体上是更加开放的。无论数贸易摩擦的件数还是金额都在增加,大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出口总额,全球的贸易总额是以更快的速度在扩张。全球市场在总体上是更加开放的,各国面向出口的生产的比重在持续上升,这是十年中间全球出口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从不到19%上到25%,十年中间上升6个百分点,全球生产总量中间有越来越大的部分是为国外市场生产的,倒过来讲,国外市场的开放度也是在持续地扩大。这是“十一五”期间,曾经有过一些不同观点的一个问题。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除了刚才讲到多年有利的条件和继续维持下去,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有利条件在迅速地形成,我们过去多年一直在希望能够做到的一些事情,产业结构在调整和升级,特别是服务业的比重在经济普查之后已经达到40%以上的比重,服务业持续的增长鼓励消费对节约资源能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扩大就业,它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制造业本身内在的结构也在迅速地提升。制造业中间现在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我们持续八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是所有产业中间最快的。过去五年中间,发电设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包括汽车高附加值的产业都在高速地增长。高新技术产值销售收入在去年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10%,电子通信业是第一位的支柱产业。这是我们多年希望的结果。第二,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增强,现在出口中间仍然存在附加值低,有品牌的商品少,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讲过去多年产品出口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继续在低位走的话及也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情况。这是按照国外的数据统计,这是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包括农业产品的加工品等,它的比重已经降到10%左右。这一块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品,机械和交通设备,从改革开放之初不到10%到现在接近50%。其他工业制成品,一块是电子通信产品,一块是一千多亿的纺织服装产品。产品结构的升级是非常明显的,在最近几年的速度再继续加快,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增强,从和许多发达国家从互补性的贸易结构转向竞争性的贸易结构,这也是贸易摩擦加大重要的原因。第三,自主创新的有利条件正在形成。刘仲藜先生特别强调自主创新是“十一五”期间重要的财富机会,我完全认同这样的判断。自主创新我们有这个愿望,也已经多年了,从“七五”计划开始就一直强调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多年的自主创新没有成为,至少财富积累的重要的源泉,可能我们有些基本的条件暂时不够具备。但是在“十五”期间快速发展以后,大规模自主创新有利条件正在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有利条件正在形成。因为创新也是经济活动,最重要寻求回报的。

  在前些年大规模自主创新条件不具备,现在条件具备,实际上也是选择自主创新在什么产业和产品上最可能成功的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当生产三万台车的时候,一定要研发出来全新的概念车,拿什么样的产量分摊巨额昂贵的研发成本,现在三五百万台车的时候,就敢做全球很昂贵的研发,因为完全把研发的成为分摊掉。两百多种产品,全球第一类的制造能力,七十多种产品单厂第一的制造规模。我们的制造规模全球最大就敢做全球最大的研发,在成本研发上变得是可行的。高水平配套水平的形成,我们批评很多科技研发成果束之高阁,变成一个论文和科研项目的成果,它有很多体制因素制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但是也有很多经济因素在制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一个核心技术突破以后,能不能形成产业,有很多的条件,材料耐不了热,简单的一个橡胶垫漏气。现在在七个重要的制造业产业中间,配套性价比是全球非常有竞争力的,在这些产业上单品的技术突破立刻变成整个产业配合上面,形成一个产业化的规模。第三企业的综合能力在成长。技术的选择是无穷的,什么技术和什么技术结合到一起,最后能取得市场地位,为消费者所需求,是长期对市场理解才能做到。第四,我们有高水平人才的跨国流动。几十万的留学生在海外,其中有十万左右的人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的综合型的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在2003年以后比较快速、大规模向国内流动,包括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技术主管以上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离开原来的职务,回到本土企业创业。去年有一个企业宣称,由于有很多技术人员回到国内创业,我这个企业已经成为中国IT产业的黄埔军校,意思是说流动的人比较多,而且比较高档次的。研发投入在大幅度增加,从2000年八百多亿增加到两千三百多亿,按照“十一五”时期的规划,至少今年我们盐法投入的比重要按50%的速度在增长。有了这样一些有利的条件,自主创新从理念和精神变成经济上可行的经济的活动,在“十一五”期间条件和以往是完全不一样的。做研发说白一点是可以带来财富和收益,带来能力的扩张和利润的增加。不能大干快上遍地开花,现在有很多产业中间,我们想做的,声称要做原始性自主创新企业已经超过正在做这一类创新所有企业的总和,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实力,有没有这个可能性和需要之间的匹配问题。总的讲,“十一五”期间创新有利条件正在快速形成。

  在自主创新,我们点的是三个方面,原始创新也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叫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三个方面。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增强的同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也在增强,我们看一个最新的数据,这是跨国公司从当初用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往中国投资,转到九十年代后期以后,大量向中国投资,高新技术的产业。从最近一两年开始,跨国公司在中国做全球性研发的比重在迅速上升,致使今年一月份联合国贸发会议作为非常重要的研发,他问了全球最大的研发比重最高的一千家大企业,你在2005年到2009年度准备把海外全球研发基地投到哪儿,60%多的跨国公司我要在中国建立全球性重要研发基地,美国是排在我们后面的,因为40%的跨国公司讲我要到美国建研发中心,下来是印度,这个数据变化非常大,十年前的时候是第七位,只有30%的跨国公司到我们这儿,现在我们已经变成了全球重要研发最重要的东道国,“十一五”期间创新条件变得更好,获利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更多。这是新的有利条件在形成。

  新的制约因素也在出现,二十年支撑高速增长的很有限的条件,在“十一五”期间发生一些变化。一是要素在产业之间转移所产生的增长效益在减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大量的资源,比如耕地、淡水、劳动力都在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生产要素用在农业部门和用在非农部门的产出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随着农村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需要,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空间是大大减弱,依靠靠这种转移带来巨额的财富的积累,以后我们要靠基本已经稳定下来的在非农产业中间的生产要素靠它单位产出的增加积累财富,它的难度在增加。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就业压力、就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现在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每年有几百万新增的劳动力,现在待转移的劳动力26岁以下,初中以上的教育水平年轻相对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已经差不多了,就带来在城镇,特别是在沿海地区适用农村劳动力局部短缺的现象在出现,农村还剩下将近两亿的劳动力在26岁到44岁之间,45岁以上,已经排除希望转移之外,在这个年龄段上转移能力降低,教育水平比较低,转移成本比较高,因拖家带口,这部分有大量就业的需求,转移的能力和意愿下降。正在转移出来这部分需求在上升,就业中间出现非常大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在升级,所以压力是非常突出的。有增长和环境资源矛盾是非常大的,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本身的难度也在增加。收入分配差距大,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难度大。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最后要真金白银往里投的,使用其他方面的资金量和工作安排和以前不太一样。

  作为13亿的一个大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外部压力在急剧出现,将来和外部经济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意料不到的压力和矛盾出现,这是很大对外感到的协调问题,将是很长期的压力。虽然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要转移,但是适用劳动力直接适合产业发展的产业发展劳动力是下降的,从1美元经济区调到两美元经济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小时、每元的工资,现在绿色部分原来都是我们的对手,现在直接变成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对手,4美元拉美地区有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便利,商品要素和劳动力的流动都是非常便利的。我们的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天下无敌手,随着工资成本的上升劳动力的优势在减弱。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大,产生全球5%的GDP,消耗全球32%的钢材,47%的水泥,40%左右的煤炭,我们消耗的资源和产出能力是不匹配的。作为下一步保护环境资源的压力,既是压力又是新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机会,资源环境的压力非常大。

  这是超大规模经济体外部压力。这是出口的数额,在整个八十年代是很平的线,九十年代突然开始加速,这条线斜上去了,到2000年以后这是出口,变成一条非常陡的上升趋势,从2004年开始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三位,我们和日本只差几十亿美元,去年一下子拉开巨大的差距。按照这样速度往上走,要不了几年我们大概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全球市场本身的扩张又没有这么样快,全球每年10%的速度扩张,对一个原有既定全球市场格局,我们的进入会对它发生一些冲击和振动,对外部面临的压力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足够工作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是很大的变化。

  面对这些重要的变化,我们讲在“十一五”规划里边,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六个必须,它是有高度现实针对性的,我们解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有很大一批人生活水平很低,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解决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后都是要靠经济实力的,因为我们刚才讲还是仍然有利于发展很多有利的条件,所以“十一五”期间首先还是要确认,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把有利条件的继续利用好。但是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转移空间在缩小,面对这些新的压力,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也有这方面更好的条件提高的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的社会,要摆脱新出现的制约因素,对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影响。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做到这一条,既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经济下一步发展的需要,社会收入分配过于不公平不公正本身就是社会下一步社会发展增长的阻力。要做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真正做到在国内资源条件下的发展,使经济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活力,必须要改革开放。“十一五”规划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统领,提出必须要做到六个必须,是高度针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谐变化提出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十一五”期间就能够真正做到继续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我们各位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创造积累财富的机会。

  谢谢大家!(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
 
来源:搜狐财经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