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光电科技产业基地举行奠基仪式(音频)

时间:2007-12-13 16: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和谐光电科技产业基地今天上午奠基,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80亿元

  泉台产业互补性强, 如何对接延伸专家支招

  和谐光电基地上午奠基

  2007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今天进入最后一天。和谐光电科技产业基地今天上午举行奠基仪式,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首批5个台资企业也在今天正式入驻。

  今天上午九点,泉州洛秀组团东园片区礼炮齐鸣、彩带飞舞,总投资达5.7亿美元的泉州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正式奠基。据了解,这个项目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高科技项目,占地600亩,主要生产具有同行业国际领先水平的LED系列产品。整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80亿元,税收4亿元,可带动下游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首期项目预计在明年9月建成投产。在上午的奠基仪式上,中国美旗控股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说,一年前当他来到洛秀组团时,现场还是一片荒野,道路交通设施还没有弄好,可如今的景象却大不一样。

  八车道的道路修好了,场地平整完整了,用这样一个速度,事实证明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是正确的。泉州一步一步成为台商新的聚集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建设,能够为泉州打造一个新的光电产业基地。

  奠基仪式上,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委陈杰表示,自己祖籍也是泉州,看到如今泉州发展的景象,他也呼吁更多的台商能够到泉州的投资。

  台湾有很多的人民,他的祖籍和我一样都是来自于泉州,当然也希望有很多的企业家,大家能够保持一种返乡贡献的心理,大家共同到泉州来投资。

  另外,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首批5个台资企业也在今天上午正式入驻。长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石匀宁先生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也正在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这些大的背景都为台资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就是在泉州这一块处女地,我们觉得他有很大的发展。政治的支持上面,一个政治的稳定,跟领导者的思维,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

  中华光电产业联盟光电产业发展研讨会下午举行

  此外,今天下午,中华光电产业联盟光电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光电产业界知名人士,就建立海峡两岸光电产业联盟与产业基地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泉台产业互补性强 如何对接延伸专家支招

  昨天下午,“泉台产业合作研讨会”在泉州酒店举行,作为2007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研讨会吸引了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300多人参加。


  许多泉州本地的企业负责人听说有这样一个研讨会,都纷纷从晋江、石狮等地赶来参加。此次泉台产业合作141个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400多亿元,记者注意到,今年我市的招商项目突出培育新兴产业这一主题,注重产业配套,采用产业链招商的模式,以大项目为龙头,将我市已建和规划的项目进行延伸。


  对此,台湾针织产业联谊会会长陈铁汉表示高度的赞赏。陈铁汉是一名有着15年大陆投资经验的台商,他告诉记者,泉台两地合作基础好,前景广阔,但这对于两地的企业家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合作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更应该注重产品的内涵和产业的延伸。陈铁汉:在以纺织服装这个产业来讲,升级的需求这是非常迫切的,在升级的需求方面着重的并不是在于它产品本身的制造问题,而是在怎么赋予它文化的内涵,还有就是相关的一个产业的延伸,好比说服装,你穿一个服装,你其他的配套,比如帽子、袋子装饰性的东西,这个才是一种整体的提升。就是希望能够引进台湾的一些相关的产业的公司,能够来进驻到这边,跟这边的品牌公司做结合交流,进而来做发展。

 

  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严正教授是国内最早提出“海西”理论的专家之一,在深入分析泉台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时,严正教授指出,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台湾的鞋业、纺织业、服装业、石材业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如今这些产业已经逐渐淡出台湾,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产业、石化产业、机械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泉州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产业集群效益非常显著,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从纵向分析,泉台两地的经济发展轨迹十分相似,因此两地产业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可行性。


  严正:泉州表现出来的是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泉州沿海有大量的围垦地,它适合作为工业用地。另外,泉州有很优良的港口,在地域上相对台湾来说还是有优势的。台湾方面在技术上有优势,在资金管理上有优势,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和联系方面有优势。另外,很重要的是泉州后面背靠的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现在正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很多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他眼睛盯着的是后面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市场。

  严正说,虽然两地在电子、石化、机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但是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合作。如何在制鞋、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中发展深层次的合作,是两地的企业家们应当思索的问题。据了解,日前,我市已经出台了《2007-2015年泉州市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规划当中详细地介绍了当前泉台产业合作的现状,泉台产业对接的主要行业和发展重点,并描绘了我市在2007年至2015年间,泉台产业合作的蓝图。(张馨)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