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来,赴台旅游成为热门话题。大陆一些旅行社抢先和台湾同行联系,设计旅游路线,制定线路报价,更有等待已久的大陆居民排出时间和预算,憧憬畅游宝岛。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对业者还是游客来说,他们等来的将是什么?
5月3日,大陆宣布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湾旅游。去台湾旅游随之成为热门话题。据媒体报道,中旅总社已经向一些老客户发出了咨询表格,希望了解他们对台湾旅游产品的看法,并且开始接受赴台旅游的预订报名。还有些中小旅行社抢先和台湾同行联系,设计旅游路线,制定线路报价。更有等待已久的大陆居民排出时间和预算,憧憬畅游宝岛指日可待。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对业者还是游客来说,他们等来的将是什么?是心愿得偿?还是又一次失落无奈?
怎一个“难”字了得
一位媒体同行向记者断言:想去台湾旅游?至少今年别想,这个夏天和秋天我们仍将收获失望。
记者电话采访台北一位旅游业者,他说,两岸同业的具体操作流程尚未商谈,台湾当局对大陆游客种种复杂的审批手续没有松动,管理条例没有改变,而且对按春节包机模式同业间协商不松口,真正实现大陆游客来台,难!
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截至2004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的人数累计达3387万人次,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台湾当局种种阻挠、刁难甚至歧视性的政策下,两岸人员往来处于极度不对等的状态,大陆赴台人员只占台胞来大陆的1%而已。
虽然1988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访问,但报批手续繁复困难,旅游仍是禁区。2001年底,在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业者的强烈呼吁下,台湾当局通过了《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这个“许可”将大陆人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大陆生活工作的人士;第二类是出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士;第三类则是旅居港澳及国外4年以上并取得工作许可的人士。目前,台湾当局允许“第三类”及“第二类”大陆人士到台旅游,但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工作在大陆的民众来说,这项“开放”形同虚设。
此次,为了真正实现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大陆在宣布开放后,马上拿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案,建议台湾方面由民间旅游机构牵头与大陆中国旅游协会进行有关事项的商谈,商谈时间通过双方协调后确定,商谈地点可在大陆,可在台湾,也可视情况在香港、澳门。待商谈达成一致意见后,两岸旅行社按商业操作签订合同,大陆游客即可启程。
可惜,对此务实的建议,台湾当局主管大陆事务的“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坚持,要完全解除大陆居民赴台限制须经两岸官方协商,“不能完全比照”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的春节包机协商模式;当大陆方面展示足够的弹性,有关官员对媒体表示可以接受台湾观光局官员以民间身份参与磋商时,台湾又表态“两岸必须以双方政府同意的方式进行会谈”,大陆方面坚持与民间组织谈是“象征中方缺乏诚意”;又提出如果大陆坚持“一中原则”便“代表他们还没有准备好”……
这种种搅局的言行,连坐下来协商的椅子都撤了,大陆游客赴台成行,又怎是一个“难“字了得!
怎一个“盼”字了得
记者2002年4月在台湾采访,就亲历过台湾旅游业热盼大陆游客的第一波热潮。受到2001年底台湾当局出台“许可办法”的鼓励,台湾业界一度乐观地以为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商机。当时,稍有规模的旅行社争相向主管部门交纳承办大陆团的保证金,培训专门接待大陆游客的导游,亲赴大陆了解游客的需求,各种有关开放大陆游客赴台的听证会、业务会、记者会纷纷举行。可惜热闹过后,对当局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台北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形象地形容为“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面对权力,商家奈何?
台湾的旅游业者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些年台湾旅游业一路下滑,每年赴台游客只有250万人次左右,游客锐减令旅游业者亏损严重,惨淡经营。为了振兴台湾旅游,台湾当局也提出了很多口号和计划,还有“2008年观光倍增计划”目标,并且为公务员发放“旅游卡”,此卡只能异地消费,借此期望刺激内需。但业者心里都有一本账,一条最简便易行的路就在眼前:放行大陆游客。无奈当局宁愿绕过阳关道。
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总会理事长曾盛海早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算过一笔账,即使是按照“许可办法”的规定,每天放行1000名大陆游客入岛,台湾一年增加36.5万大陆游客,按每人在岛内消费台币1万元左右(约合2500元人民币)计算,旅游业每年就会增加500亿元台币的收入。正因为如此,对大陆开放民众赴台旅游,岛内多数人认为是善意的体现,台湾当局没理由阻挡,企盼此事早日实现。而对于众多大陆游客来说,出于好奇心和民族感情,台湾是首选的旅游地,“登上日光岩遥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这首歌他们已经唱了20多年。
怎一个“贵”字了得
即使阻碍重重,但我们依然确信启程赴台旅游的那一刻一定会在某一天到来。对于游客来说,价格是确定行程的重要因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赴台旅游所费不菲,至少要每天1000元人民币,即7日游要7000元,10日游便要上万元,这远远高于港澳及东南亚的旅游费用。价格高的部分原因是台湾消费指数偏高,小餐馆里的一碗面要在15元人民币左右;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原因仍是“三通”不通,游客仍要绕道港澳,增加了旅游成本。
旅费偏高不仅对向往宝岛台湾的大陆游客造成困扰,从长远看也会影响台湾旅游在大陆市场的推广。先行一步的福建居民金门游便是一例。自去年12月7日福建居民“金门游”启动后,并没有出现两岸业界预期的火爆场面,几个月来只有千余名福建游客到金门,与“一天限定600人”的设想相差巨大。分析原因,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年4月,价格1980元的金门三日游下调10%-15%后,赴金门游客有所增加。因此,在办证等各个环节降低旅游成本仍是岛内业者的努力方向。
除了价格贵之外,大陆赴台旅游者还要准备付出些其他的代价。一位曾经作为“第三类”大陆人士2002年到台湾旅游的日本华侨曾向记者抱怨,在台旅游有种种“不便”之处,时时被导游婉转提醒只能在指定的区域活动,不能“乱走”,不能离团,晚上10时之前必须回所住酒店,访友要提前申请。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他居然不能到近在咫尺的台北姐姐家吃顿家常饭,被告之要填表申请等待批复,“我们到底是游客还是政治犯?”他的台湾之行看来并不愉快。记者曾向台湾一位旅游业者求证此事,他苦笑着说:“我们也没有办法,的确是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规定。”
我们期待台湾业者向当局呼吁,即便放行大陆游客,也不要把他们的客人当成“间谍”、“偷渡客”,这对大陆游客的情感和尊严是挑战和伤害。同时,做客台湾的大陆游客也要入乡随俗,不卑不亢,自重者人敬之。绝大多数台湾民众谦和有礼,即便他们之中有人表现出对大陆的误解和偏见,我们仍应有理有节。
在大陆游客与台湾山水之间,能否建立“相看两不厌”的境界?先不管政治层面如何作为,我们期待两岸人民的素养和智慧。(人民网记者 陈晓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