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先祖圣地 共寻炎帝足迹 传承神农精神
韩德才 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教授
周英桃 江汉大学副教授
摘要:保护先祖圣地,探寻炎帝足迹,是重大的历史责任。现今此项工作已在各地取得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共同探究。当前的根本任务,保护先祖圣地,共寻炎帝足迹,传承神农精神。
关键词:综述 炎帝 神农精神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无不都在追记自己的历史,用以激励本朝,惠及后人。作为民族的始祖——炎帝,更是历代炎黄子孙无限尊崇、竞相追记的祖先。 历史发展到当朝当代,我们更应该归宗念祖,尊崇炎帝,传承先祖精神,光复民族大业,让中华伟业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上,当代的人们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其功不可没!但也无庸讳言,无论在保护、探寻,还是在传承等诸方面,仍存在大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甚至是劣行!亟待我们炎黄子孙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共同思考,共寻良策,以慰籍祖先,惠泽后人。
一、保护先祖圣地
所谓“先祖圣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即指先祖故居、成就大业及辞世的地方;就广义而言,就是指先祖生活及经历过的地方。不言而喻,先祖圣地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部孙家正先生近期指出:“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证物,是我们与遥远的祖先联系、沟通的唯一渠道。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赖以生存、发展,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对此,笔者深为赞同。换言之,保护先祖圣地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文化根基。损坏先祖圣地,就是损坏我们的民族历史,损坏我们的民族根基,就是民族历史的罪人!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延续了灿烂的古国文明,使人深感骄傲。同时它又历尽沧桑,久经战乱,毁灭了不尽的传统文化,令人阵阵心痛。如果说,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的危害导致文化遗产的毁灭而可以饶恕的话,那么,在和平时期,人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损坏文化遗产,更不能无端玷污我们的先祖圣地。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目前,有些地方存在有损先祖圣地的现象。有的是为了商业的或其他的目的,名为传颂先祖,实为急功近利,使神圣之地充满臭铜气;有的是缺乏历史知识,名为仿古施建,其实破坏先祖遗址;更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肆意破坏先祖圣地。凡此事例,不胜枚举。上述种种劣行,有的可能更吻合当代人的趣味、更能产生地方经济效益;有的可能更易于渲染气氛和制造地方业绩效果。但其共同的后果则是以牺牲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为代价,实为可恨、可悲!
今年 国家不失时机地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愿望与呼声。《通知》明确地提出了进一步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方针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要求“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并强调“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国家的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无疑将对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先祖圣地,兴利除弊产生重要影响。
湖北随州是先祖圣地。近一时期来,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较好地处理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有效地保持了炎帝故里的真实性。下阶段应按《通知》精神,严格保护措施,并防微杜渐,防止任何损害先祖圣地的现象发生。
二、共寻炎帝足迹
探究炎帝经历,寻找炎帝足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事实上,历朝历代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我们今天的继续探寻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近几十年来,安定之世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当今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使探寻炎帝足迹的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坪、河南华阳、湖南茶陵等地在这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果。《炎帝与炎帝文化》文集、《炎帝世系》、《炎帝神农与随州》等较高质量的成果面世,为继续揭开炎帝神农神秘的面纱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应该看到,目前的工作虽然取得骄人的成果,但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应该说,关乎老祖宗的问题,是一个严肃的历史话题。我们当朝当代的人们更应该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对此,人们不能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先提出论点,然后提出论证依据;不能
受地域的限制,各自为中心,自我研究,自圆其说;更不能随主观意愿,变传说为佐证,变戏说为史学,如此等等。笔者认为,在对待历史问题上,作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尊重历史,力求做到有史可考,有史可鉴。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各地研究人员要打破地域界限,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共同研究,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探寻炎帝足迹。在共同探寻炎帝足迹的过程中,凡经考证,能实证明辨者,可以达成共识,予以定论;凡意见相左,暂不能达成共识者,不妨众说并存。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实质性的探寻工作中狠下功夫,要走专班研究与群众性研究相结合之路,深入探寻、持续考究。
共寻炎帝足迹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今条件还不成熟及科学技术手段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应该全力保护好与炎帝神农相关的文化遗产,让后人相继承业,深入探寻。我们深信,经过持续艰苦的探究,炎黄子孙必定会穿过时空隧道,透析远古文明,使炎帝的足迹呈现于世。我们现实所作的任何工作,不能让祖宗不安,不能给后人添乱,不然,同样会被后人斥之为“历史的罪人”。
三、传承神农精神
人们尊崇炎帝神农,不仅仅炎帝神农是民族圣祖,更重要的是炎帝神农的圣祖精神。根据炎帝的伟大历史业绩,如始作耒耜,教民稼穑,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创制陶器,以储民用等,当今学者公认炎帝神农的精神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 一是向往光明,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二是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大公精神;三是勇于探索,巧于创新的原创精神;四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五是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的厚德精神;六是通神合天,怡情悦性的乐天精神(武汉大学陈望衡教授概括)。炎帝神农精神经过几千年传承并不断地发扬光大,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现今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传承民族精神之源,凝聚民族之魂,振奋民族之志,永立民族之林。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炎帝神农同样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我们共同祭拜自己的圣祖,缘于尊祖之心,思祖之情,也缘于爱国之心,手足之情。通过祭祖,我们进一步发扬炎帝神农精神,同德同心,携手奋进,富国强民,告慰圣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