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俊安 现职: 台湾中华道教发展协会理事长 台湾中华武当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主要阐述「道」的真义,道就是无,它代表着天地的根源起始;精微宇宙再从无演化到有,所以道有一个名字,它是万物的母亲。从《说文解字》解释来看,道指的是直直一条人行之路,衍伸来说,有原则规范之意。正确的路途,称之为道路,真善的理论,言之为道理,所以说「道」是浑沌宇宙、万物生灵通用的真理,没有具体作为却又时时作为,无形无体,超脱时空,无限存在。 现今科技昌明,往往背离自然天理循环,所以很多自然灾害,例如温室效应、圣婴现象、冰山溶解、地榖下陷、土石流、化学毒物、河川污染、生态破坏……等等,大自然反扑引起的苦果,不仅仅由自作聪明的人类来尝受,更是连累了世上的一切生灵。
有远见的人发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剥削采集所有可用资源,却制造出各种污染物再加以丢弃,我的生存空间变得危机四伏,下下一代可能要带氧气罩,防毒面具才能出门,甚至地球最终会毁于人类发明的科技中,例如核子武器等。于是环保人士开始推动各项环保运动,强调尊重地球、回归自然。 有预言家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宏扬世界的世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与道教教义相互呼应,两者的中心理念可以说是中国最传统的环保生态学及宇宙物理学,主张自然无为、顺应天理生生不息,强调天人合一、相应圆融,正好对应目前社会生活型态的需求。而且现代人过于追求利益,身体病症不断,心灵疾病丛生,诸般乱象四起,道门思想中的「贵命重生」、「性命双修」等想法,在人性世道泯灭的世代,更可以发挥积极启示的作用。
自然无为
一颗种子落地,受雨水滋润、阳光照拂,生命自此而生,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再成种子繁育不息;仔细看,宇宙处处充满着生机。以大自然的天象运行来说,太阳每日的出与没,是无为而为,然而,却带来万物欣欣向荣的生长,变成了大有为。老子曰:「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天地运行生养万物,却不占为己有,创造一切却不骄傲自恃,不居功,仅单纯的无为而有为。
天地宇宙对一切皆公平,不独厚任何一物,有必然的运行规则,旭日东升、夕阳西沉,久旱必逢甘霖,雨过终究天青。「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熟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说,是天地造成狂风暴雨的,但狂风强刮也不过一个早上,倾盆暴雨也下不过一天,主宰万物的天与地呼风唤雨也不能使之持久不变,何况是渺小的人类呢?
可是人类一向自命不凡,从四肢变成双脚站立后就妄想操控一切,科技发明、知识蓬勃的确为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有为而妄为的结果,却造成地球生态濒于破坏,生存环境恶劣,这也说明了天地自有循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有多必有少,有得必有失,太极互有消长。所以道家的老庄思想倡导自然无然,顺应万物天性,因时制宜,各司其职,各守其位,不妄求,才合于道,合乎理,也才是艮古存在的智能。
天人合一
易经说:「阴气上升以承阳,阳气下降以暖阴,阴阳交合,孕育万物而生生不息。」八卦中的干为天为阳,坤为地为母为阴,干是三横,坤是六段。人身上也背负着八卦阴阳,称为人中,因为身体在人中之上有鼻子两个洞、眼睛两个洞、耳朵两个洞,总共六个洞,所以是坤;人中之下,嘴巴一个洞,生殖器一个洞、肛门一个洞,总共三个洞,所以为干。人在母胎内是头在下脚在上,即坤在下干在上;呱呱落地,站起来成顶天立地之姿后,变为坤气上升以承天之阳,脚踩地就是阳气下降以暖大地之阴。另外,人有四肢代表四季;三百六十五个关节代表一年,无限的皮毛及毛细孔代表无阳星辰;人有双眼,代表日月,所以,人本身就是一个宇宙道体。
宇宙是一个大周天,人体就是一个小周天,两者为同心圆,人在其中,随天地而转,吸收万物能量,互为磁场。古时候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时序变化同步,无论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宇宙天体的运行及变化,因此,达到天地自然相呼应,就是天人合一的实践,所以道家强调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所谓顺天者生,逆天者亡。有人问庄子请他指明「道」位于何处,庄子说道藏于蝼蚁里;藏于杂草内;藏于屎溺里。对方惊问道何以如此卑下。庄子却云:因为道是不分卑贱,而且无所不在,万物唯有合于道才能生存,否则无法存在。人类总是在寻找自然的能力,却忽略了其实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须依附自然而生,反客为主、妄想以局部力量操控整体,只会破坏机制、自取灭亡。
道教认为万物皆有灵,日月、天地、星辰、风雷、土地…….等等皆有神灵,因此在基本教义中「尊天」便是其中一项。真正大智能的人才懂得尊重宇宙天体,明白人和自然界属于有机共同体,能互为感应,互为因果。天人合一的修为,就是要自觉以身为宇宙一份子的立场,于天理造化中安身立命,不以大我为重,爱护环培,促进生命的演进,致力于天地的和谐。
贵命重生
老子在史籍上留下的资料不多,史记上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老子姓名有许多有趣的说法,有人以为老子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母亲于李子树下产下他,有人认为老子名耳,原因在于他的长朵长;汉朝一位儒者则以为聃在古字中是长寿之意,喻指老子的年岁;另一个类似的说法,则说老子之所以称老子,是因为他活得够老够久。
其实对于一位意在自隐名的人来说,姓名的真实与否则本不重要,但早生孔子二、三十年的老子,因修德而长寿的说法倒是被普遍认同的,其至还有人说老子活了一百多岁,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折不扣的活神仙。 道教之人重今生尤甚于来世,强调把握此生时光,修炼成为人间神仙,因此,老子被道教奉道祖,他在《道德经》所说的「长生久视」,原意在说明长久治国之道,也被引述为长生不死的方法,但道理的确可通,主要要义为谨慎行事、简朴度日、积德行善、自制保本,才能根深柢固,长生不息。
道教主张众人皆是神,人能经由修道成仙,所以称神仙道。教义中追求的长生不老,并不是真的不老、不死,而是如何长命百岁、身心灵合一,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去修为、累积功德,以修炼身心达到此生的真快活、身体的长寿无病,所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想法,更扩大地尊重万物生命,维护世界伦理,成就入世的神仙道。
性命双修
人的生存过程中,能不能与自然社会顺应,是很重要的事,道家强调圆融自然,道教主张仙道不离人道,所以要先学会做人。在人生过程中,不管妻财子禄、顺境困境、人事物的变化,都要很圆融去对应,理性与感性取得平衡,因为若理性多过感性,容易变得残酷,感性多于理性则容易失去原则,一不平衡就烦恼,所谓鬼神不招人,人自招,就是烦恼自取的意思。
道教有性命双修的理念,命指的是有形的身体结构、肉身;性则是无形的灵性,是真我,存在于人类的心中,或称灵魂,或称思想。有性无命不立,存在才是价值,肉身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修为呢?有命无性不灵,即使有健康的身体,但不了解伦理,不了解责任,不了解做人的意义,钩心斗角,相互竞争,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疾病,如躁郁症等精神官能症,因为冥顽不灵而痛苦不堪。
老子以精气神为内三宝,道教理论也认为,生命的肉身中有「气」,是一种能量流动;下丹田有「精」,为生命的基础,气藉由呼吸与精结合成「神」也就是人体会行动、思考、智能的原理。所以道教重视养生,透过各种养生之术,炼丹、服药饵、行气导引等等,使生理功能优质化,达到贵命重生的具体实践,这便是修命。 老子又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日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就是待人以慈爱之心,抱持人饥已饥、人溺已溺的慈善心与他人共处;待人待物以俭约为原则,节约用度、朴实不奢、而且抱朴守真,以真诚为上;凡事退让,不强出头、清静恬淡、无欲无争。有些三宝,人生一片祥和,众人皆能赛神仙。道教的《度人经》里也有句话:「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所以道教徒被告诫不仅要修自己之德,更要以仁爱之心感化他人,尽已所能助人行善,积极服务社会,济世利物,这便是修性。
身体心灵智能通过锻炼、修养及净化,才能圆满修得正果,这便是性命双修的涵义。 当前世界急遽发展,社会诡谲多变,人心不古,贪欲横流,道家及道教的慧颉思想,帮助掏洗凡俗不安之心,犹如浊世的一股清流,提供心灵空虚者汲养,内心观照发想,了悟,便可轻松漂游于浑沌暧昧的世道中,知其方向,而不随波逐流。
「行德、依道、尊天」人生三宝
人活世上到底有什么价值及目的呢?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也是过一生;稍有知识的人,寻寻觅觅、反复推敲。穷一生找答案;大智大慧的人,开悟一切、豁达以对,死生无惧也无求。 上智人不多,愚昧人不少,但绝大部分的世人则是不上不下的中间者,总希望能有个遵循的目标,找到人生对应的方式。道教宗旨中有「行德、依道、尊天」三宝,以此顺位来要求自身,才可功德圆满。
行德
就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完成生活的圆满成就。基本的一项社会责任就是取财,赚钱不是罪恶,将财字拆开来看,贝就是贝壳,为原始社会通行的钱币,才就是才华、能力,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根本的就是先充实自身的专长,技艺,然后才能靠自已的本事换得钱财。
有财便能养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财为养命之源,更进而能藉财改善家人的生活品质,甚至扩大为社会国家出力、造福更多人。贫穷的国家国力不强,社会无法进步,但昌盛之国,人人丰衣足食,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毫不在意,一切靠人供养,枉而为人。有的人名为出世,实为逃避责任,置家人于不顾;有些人信宗教太过虔诚,把赚来的钱都奉送捐献,甚至举债而使家庭陷入困境,这些行为在道教精神来看,都失了德性,也不合真理善心,唯有入世,先尽了自己人生上的责任与义务,才算真正的行德,之后才能讲依道,才能谈尊天。
每个人的才能、际遇都不同,最重要的是有心要在工作上努力、善尽社会义务。每一个人对成就的定义都不同,有人想要成大功、立大事,有人志在平淡度日,只要依循正道,不悖天理,在自身的定位上获得圆满,都算是达阵成功,而且不要总是不满于现况,产生贪、嗔、痴的妄念,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奢求的痛苦深渊。尽力于生命基本的义务,不危害于社会,成就自身,行有余力就能助人施德。
依道
就是要在生命中开启智能,找回灵性的真我。性命的真我与自我是有分别的,自我可以靠意识控制,真我则是来自人性,两者掌控了人生的是非与善恶。
现代人多半靠总明行事,小聪明就是机巧,所以容易流于投机取巧,加上工商社会常有无名斗争,压力像千金担无时无刻不背在身上,脑袋里装的也都是如何致胜、如何让别人肯定实力、如何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目保,心绪受这些事情影飨而起伏波动,反而没有办法作出真正的明智之举。
因为多一分的智(矶巧),就少一分,无法清明看事,作出正确判断,欲想表现聪明反而愈陷入浑沌。老于、庄子认为知识无用,就是这个道理。人类不就是自以为聪明、了不起,妄想与自然抗冲,才使得地球资源愈见贫瘠,祸留子孙吗?
所以要多一分的明,少一分的智.人要懂得沉淀.时时内观自己,明心才能见性。依着道与德真谛,以真善美的光明面看椅人生,.朋辨是非审憩,待人接物遵循善念,只要做人能交代自己、交代众人,就能贿符大智芜,接近道,接近性祟的真我。
尊天
以虔诚的心寻找并回归灵性的母源。即使科技如此发达的今日.生命最初肉身、灵魂的来源,及死后的世界,还是无法用科学的方式来解答,因为生命是如此精细、奥妙 ,脱胎自天地无形。.
老子:「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是山谷,中空而无物,能生回音、能养万物、能纳百川,如此神秘、变幻莫测,用来象征道的虚无。牝就到阴、雄性、母性,玄有人解释作阳,有人则认为是元的古字,元代表初始。动植物多因阴阳结合,再由母体孕育而生.这是一切生命的起点。简单来说,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虚无生妙有,阴阳以合生万物,是天地生命的起始。
生命的母源来自天地,所以要与天合德,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至高的神明就是宇宙天体.所以尊天就是要反璞归真、天人合一,敬天爱地,行事合乎天理善念,让自身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与天地契合,超脱虚设的迷信,感应灵性的母源。
「行德,依道,尊天」,以人本出发,最终回归于天,完成入世的全存之道,超脱出世的心灵则修炼,离苦得乐了生死。
静心开启智能及潜能
人的心就一块宝石 ,要时时保持干净,才能显出晶莹剔透,可惜的是,处身于现代功利社曾,万花筒般的生活百熊,极速运转的忙碌步调,熙熙攘攘的人际圈围,复杂多变的环境结构 ,使人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就像身体运作了一天会疲累一样,心智与大脑一直在思考生活上的大小琐事;却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调养及净空,日复一日就会磨损殆尽或是被俗物满,导致精神状熊耗损或是思考能力僵化;心镜不明的结果,就是总对微不足的事斤斤计较,或是动不动便感到心乱如麻、心烦气燥,对于人生的掌握.更往住做出短视近利的错误判断。
道家修定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强调静心专一的功用.可达空灵妙境。俗语说「心静自然凉」,从医学上来看,当一个人心情浮动时.脑波过于兴奋或是不稳定,就会加速血液循环,而导致体温上升.反之.若情绪平稳,脑波安定,自然就会保有正常体温,而不易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感到烦燥不堪。「清静经」里有段话:「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辟」,若能让心静下来.就可以保持情绪、身体的平稳.思虑自然清明,智能因此大开,面对人生及身处的环境,不管是看事情或做决定,才比较不会因匆忙心乱而行误,君不见冷静的人往往能掌握局面,而急躁性子的人老是忙中有错,总在收拾残局;遇见天灾人祸时,也是镇静的人赢得求生良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下就慌了手脚的人,更易步向险途。
上述故事便是在说明「静心」的力量。「静」才能专一,专一是最幸福的人.可以全心投入,由于有专心一致的精神,意志集中,心无杂念,便能发挥最大的力量,所以同样的工作,专心的人四小时便能完成,心有旁骛者却可能八小时都还未尽其功。专心一致看着目标,就不会被旁枝末节所绊住,无形中的潜能也可因此被触发开来。
所以静心的作用不只是心凉而已,更是让复杂思考彻底沉淀的方式。是轻拂心智的拂尘。随时保持「静」,便能时常内观自己.保持灵动,开启潜能及智能。但真正的智能并不为图利及算计,老子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买弄机巧之智反而是祸源,真正的大智能在于保有一颗灵明之心,在漫长人生途上安身立命,和谐于社会大体中。
三性归真,和谐大同
「三性」是指神性、人性、物性三种不同的性向,可以对照验证于历史,也可以对应与人类本身。 从历史的演变上来看,上古时代民智未开,人们对于无法解释的大自然现象都怀着敬畏之心及感激之情,因此天地、山湖、日月、闪电风雷、石头树木等都化为神祇,神主宰人生活的一切,甚至可以用活人来祭火神、祭山神等等,神性超越一切价值。
中古封建时代人类开始组织社会国家,最高的领导者皇帝被尊称为天子,以人代表天,流治人类社会,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人民的富贵贫庸,甚至生死,完全都操纵在天子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上,山林、河土专属皇帝一个人,人成为世上万物的主宰,所以是人性时代,人指的就是天子。
时代轨迹推到现代社会.基本生活不虞匮乏后,人无致力追求物质的享受,要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人性时代视皇帝召见为至高荣耀,现在则普遍认为只要有钱就能使鬼推磨.物欲主宰社会价值观,社会存在着笑贪不笑娼的观念.代表物性时代的降临。
人类的意识及行为也存在三性,神性主导人类的良心善恶;共同的人性表现在食嗔痴、惰性、安想之心及七情六欲等等;人为细胞组织合成,需物性的滋养以维持生存,所以要吃饭摄取养分、穿衣保暖、睡觉休息,这就是人存在的物性。
古代的人一切行事考量,皆以神性为尚、善恶为主,讲求天帝君亲师.天伦、四维八德,符合天道人道;中吉时代,符合皇帝之所需,读书考试为了获得天子重用赏赐,求功名做大官;现代社会商业挂帅,同样东西挂上牌子价值就翻升,穿衣不为保暖而为展示,人以金钱、物质、表相的虚荣为重。
人类三性的变化与历史变革一样.神性已然隐藏不见,人性为主,物性更高张。你争我夺只为了物欲上的享受,追求虚名、典利、虚荣,没有能力买车就贷款,借现金卡买名牌衣物,看别人有钱就行抢,想满足物质欲望就出卖灵肉,物性在操纵人性,泯灭神性。
现代社会演出如此脱序,治安败坏、人心邪恶,就是因为人类无法三性归真。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神性,交代自己的善恶,理性满足物性需求,以生存为目的,量力而为.而不是超越所需,盲从妄为,这样人性的食嗔痴与妄念.就能取得平衡,进而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及向阳面。三性合一,人就能心生愉快安定,个人内 在外在的小周天圆满,就能与别人圆满、和睦相处,人人如此,社会自然祥和,世间就是乐土,这就是和谐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