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通”指海峡两岸之间的通邮、通商和通航,前两者早已实现,只有通航一项,目前除了金门与大陆之间的小三通及两岸春节包机之外,尚未全面开放,而春节包机还要绕第三地飞航管制区,不能说是完全的直航。开放两岸“三通”对两岸都有利,我们应该摒弃空泛的理论,早日促其实现。下面以实际统计数字来证实:
第一、节省时间:台湾地区人民自从1979年获准赴大陆探亲、旅游以来,到过大陆的人根据大陆旅游局的统计,至2003年已超过三千万人次,每人往返都要经过香港、澳门或第三地,每人往返以多耽误5小时来计算,等于多用了1亿5千万小时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花掉17123年以上,这是极为惊人的数字。至于大陆来台的人数虽然远比台湾到大陆的少,也同样要多花时间。
台湾有超过三千万人次到大陆,对大陆的经济、税收、观光业等均有帮助。大陆人士来台虽然比较少,但是大陆的平均国民所得,2003年已达1,089美元,依各国一般通例,平均国民所得超过1千美元,国民即有能力和意愿出境旅游。大陆有13亿人口,将来出境旅游的人数自然会非常的多,其中来台湾的人数,假如每年有3百万人,平均每人在台湾消费10万元计算就有3,000亿元,对台湾的经济繁荣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航运业、旅馆业、导游业、餐饮业、观光胜地等,更会增加莫大的商机,而从大陆来台越便利,人数就越多,对我们也越是利多。
第二、繁荣经济:台湾的经济是属于海岛经济的型态,经济繁荣依靠外销的多,内需的少,也就是贸易依存度很高。台湾去年(2004)的对外贸易总额3,419.3亿美元,其中对大陆(含香港)的贸易额826.2亿美元,出口638.5亿美元,进口187.7亿美元,出超450.7亿美元,出口金额占总出口的36.7%,出超金额则占第1位,没有这么多的出超金额就不足以弥补对日本贸易入超的304.3亿美元。如追溯至1979年计算,则从1979年到2004年的15年间,两岸贸易总额4,215.96亿美元,其中出口3,410.53亿美元,进口705.81亿美元,出超2,648.06亿美元。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贸易有多么重要,也可以看出两岸之间的贸易是台湾的出口额超过进口额。而台湾的出口货品均要绕道香港、澳门而不能直接运送至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大陆各地,徒增加运费和运输时间,如能直航则运费、时间都可以节省,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对厂商有利,王永庆先生、张荣发先生等工商巨子一再呼吁早日“三通”,就是着眼于对我利多商机。日本、韩国、美国等世界各国都在向大陆抢生意,去年大陆和东协国家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将自2010年起实施,如果台湾不给厂商以竞争的优势,极可能影响及自己经济的繁荣。
第三、便利台商:近年来台湾地区人民赴大陆投资生产、营商者越来越多,截至2004年10月底止,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为63,400项,协议投资金额700多亿美元,实际投资393亿美元,厂商4万多家。台商赴大陆投资带同人才前往,对大陆的经济发展、技术提升有正面的帮助,同时获得利润回馈台湾,对两岸都是利多。这么多的台商及家属经常要在海峡两岸之间来来往往,都要经过香港、澳门或第三地转机,是多么地不方便,直航是他们多年的企盼,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也许有人要说赴大陆台商过多,会导致台湾的资金外流,产业空洞化,不赞成给予方便,须知“水往低处流,人向利途迁”,商人的目的在于营利,无法阻止也不能阻挡,况且既已造成事实,政府就要尽力帮助他们。
第四、吸引外资:台湾的投资环境良好,外国有很多厂商愿意来台投资,我们也曾经希望台湾成为境外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来吸引外资,提升台湾在国际间的知名度。但是由于两岸不能直航,交通不方便,致使外资裹足不前,不但如此,已经来台投资者反而有撤资的趋势,货运也随之萎缩。1993年高雄港一年货柜装卸量逾460万TEU,吞吐量仅次于香港、新加坡而排名世界第三,而1994年原排名还在20大之外的上海,2001年跃升第五,去年已升至第三,深圳也名列第四,高雄则被挤退到排名第六。美国在台商会会员原有9百多家,1992年降为7百多家,93年更降为6百多家。美国商会于2004年6月发表的白皮书强调“由于‘三通’迟迟不行,多数跨国企业已经将地区总部迁往香港、新加坡或上海;在迁离台湾后,台湾被定位成隶属于大中华区的一个‘本地市场’,无法与闻地区性业务决策。企业的出走同时也带动人才的‘出口潮’,管理、技术菁英纷纷随公司离开台湾。如果台湾不积极寻求‘三通’直航,整合两岸经济发展,过去几年白皮书中曾经警告的‘(台湾)自我边缘化’将很快成为事实。”
欧洲商会执行长纪维德(GUY WITTICH)于2002年12月12日表示:欧商和美商一样已开始缩小在台规模。他强调,台湾若无法提出有效经济政策来改善投资环境,外商公司的流失将会更加严重。此外,日本交流协会也表示,日商不仅缩小在台规模,也开始和大陆台商谈第三地策略联盟。该协会强调,2002年11月27日在台湾举办‘中日会议’时,日本代表即一再强调日商相当重视大陆市场,并建议台湾应加速开放“三通”,开放大陆人才来台,及开放大陆产品进口。因此台湾政府如何因应日商的建议,将会决定日商未来对台湾布局。
美商、欧商、日商所提出的建言都深具价值,也极具警惕性,除非我们要自我孤立,否则应加重视,迅速采取具体行动因应。
从上述四点足以证明两岸“三通”对两岸都有利,而台湾方面比较利多。民主政治是谋求人民福利的政治,人民认为有利的事情政府就应该立即执行。何况早日“三通”不仅是人民的企盼,美商、欧商、日商都赞成尽早实现,既可缓和两岸严峻的关系,更可促进地区的和平繁荣。现在开放“三通的锁匙”,握在台湾方面者多,大陆方面者少。在台湾的决策者或许要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来搪塞,有人批评这种理由“危言耸听”不无道理。因为,第一,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归中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澳门可以通航,如果说其它大陆各地通航就会危及“国安”,实在过分多虑。第二,今年春节包机两岸直航,在两岸气氛和谐,人民普遍欢迎中顺利成功完成,并没有危及“国安”问题。
总之,两岸“三通”对两岸都有利,对台湾更有迫切的需要。台湾的经济要进一步繁荣,有赖开放“三通”;为了台湾不致被边缘化,也需要开放“三通”,“三通”对大家有利,也为海内外人士所期望,大家要共同努力,促其早日实现。
作者:邱创焕,台湾中华共同体促进基金会董事长;编辑:海航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