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冠军尖兵营张许氏家谱目录
《台湾土番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冠军尖兵营许氏家谱》不但追根溯源记载了先祖轶事,而且详细记载了先祖追随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的史实。清朝册封许氏尖兵营张许二姓太始祖,冠军尖兵营许氏原籍台湾昭穆,张许历代同辈同字。
族谱开头即说,古人云:越鸟南巢,胡马嘶北;木本水源,万世继统;山发昆仑,布列九州;水宗四海,各有源头;万殊一本,尽可推求。人本乎祖,岂不知由然慎终追远。体现了他们子孙思恋纪念故土故人,追溯根源世代不忘的心愿。族谱记述台湾土番阿美族是炎帝神农后代战神蚩尤的后裔。蚩尤因为在逐鹿之战败给了黄帝,尸体被肢解,身首葬于异地,他所遗留的三苗族南迁,分支百越族因洪荒初辟,为了生存下去,其中一些勇士伐木为舟漂泊到还是一片荒芜的孤岛——台湾。他们与野兽为伍,茹毛饮血,垦荒拓建,经历千百年的发展,繁衍生息,终于有了繁荣富饶的样子。因为继承了祖先蚩尤的遗风,所以崇拜蛇神重祭祀礼仪,念念不忘中原故土,代代铭志振兴家园,渐渐形成后来的阿美族,而且还自称班遮人。
台湾土地资源富饶人民勤劳,渐渐繁荣,终于遭到荷兰殖民者的垂涎,长期对台湾烧杀抢掠,欺压百姓,置台湾人民于水火之中。许氏太始祖公奇瓦毛苏,身体强健,性情勇敢剽悍,原是族社里的酿酒能手,常用苦菜掺米发酵酿制色泽红褐香味醇正的美酒,因而远近闻名,早年丧妻留下两个儿子,长子毛苏达拉,次子毛苏达丹。为躲避战祸谋求生计,他带着两个孩子逃到台南,到赤嵌城的时候被荷军头目挟持充做伙夫,受尽荷兰殖民者的欺辱,怒火满腔而又无奈。到永历六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一个旧部叫郭怀一的举义抗击荷兰。奇瓦毛苏毕竟是华夏子孙,念台湾土番骨肉情,趁此机会放火烧了敌军火药库与义军里应外和,奋勇杀敌参战,但是因为兵力不足、弹药枪炮不敌荷兰最终起义还是失败了。奇瓦毛苏趁混乱逃出牢笼,带着两个儿子潜渡厦门,投奔郑成功的军队入了黄廷旗下,做了伙夫,两个儿子则随军苦练武功。日月如梭,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后来由黄元帅撮合,长子和都督佥事张旻之女成婚,因此赐他汉族姓名张伯春,就是尖兵营张姓的始祖,次子入左都督许胜旗下赐汉族姓名许仲春,就是尖兵营许姓的始祖。这就是张许历代同辈同字的原因了。台湾高山族原来并没有文字姓氏,实行父子连名制,也就是父亲名字的后两个字作为儿子名字的前两个字,而从那时起他们有了汉族姓氏沿袭至今。
清顺治辛丑年二月初一,父子三人随郑成功发兵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台湾土番族深受荷兰殖民者的迫害,一时间各部落山寨族众云集,驾牛车抬竹排木伐接应大军上岸。其中有陈、谢、林、周等各土番汉姓始祖戮力协同黄元帅各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攻赤嵌城。太始祖公奇瓦毛苏因熟识地势路线,手持三股钢叉,又领队突袭敌军,被黄廷先帅授为尖兵营参将,长子为左副参将,次子为右副参将,选调精壮兵士,冒着炮火突袭敌军,一路喊杀震天,钢叉过处人头落地,那狼烟四起遮云蔽日,血肉横飞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仿佛呈现在我们眼前。郑成功火速集合全部兵力围攻台湾城,终于迫使荷兰军总头目签字投降,一举收复了台湾,成为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谱写了一段辉煌的中国历史。 太始祖公奇瓦毛苏以显赫的战功被封为骁骑将军,长子毛苏达拉张伯春在战中受伤,新生一个儿子取番名叫达拉永记,汉族姓名就叫做张登相。战争胜利后,太始祖公带着次子随黄廷大军班师厦门,张伯春因为伤势惨重携带妻小留在台湾养伤。从此一家人分居两地,骨肉相离天各一方。
几个月之后郑成功之子郑经杀亲继位,台湾岛与大清王朝分裂,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大清政府派大军围剿,郑经政权不稳,军心浮动。在当时动荡不定的政权局势影响下,康熙甲辰年三月九日,黄廷元帅用分兵投主,以保万全的计策分出一千二百多将士携带他们的亲眷,到台湾追随郑经。而黄廷元帅则以大局为重率主力投靠大清。
图二:敕封“慕义伯”之后南下垦兵屯田
入清后,黄廷元帅被敕封为慕义伯,太始祖公奇瓦毛苏被封为将军,其他将士赐封原职。戊申年四月大清朝廷下诏命令平剿台湾,因为对投诚的将领的不信任和政治策略的原因,调施琅进京任内阁大臣,却令黄廷元帅和众多投诚将领发回内省垦兵屯田。而慕义伯拥兵过重无法分到合适的地方屯田,于是他率十万余众重新北上进京请旨分发田地。 太始祖公奇瓦毛苏既被封为将军,一心一意报效国家,所以毅然放弃了回台湾故土与骨肉团聚的念头,决定追随黄廷元帅垦兵屯田,于是同众番族将士面朝东南(台湾的方向)跪在海岸边,双手合十口中默默向蛇神诵念祈祷,保佑在台湾的家人永世平安,待天下太平再阖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