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族谱首页图片

湄洲妈祖祖庙:1600万台胞信众的心灵原乡

2012-01-06 13:36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徐维彬

湄洲妈祖祖庙西轴线建筑群,包括正殿、寝殿、钟鼓楼等。本报记者 陈建平摄

上世纪30年代拍的湄洲妈祖祖庙图。本报记者陈建平 翻拍

  福建日报1月5日讯 从莆田市文甲码头乘船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在海途中,就可见到岛上祖庙山耸立的巨型石雕妈祖像,石雕像下,一片巍峨的建筑群金碧辉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湄洲妈祖祖庙,全国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生,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在如今的湄洲妈祖祖庙寝殿旁“羽化升天”。由于聪明、善良,庇民救难,被人们尊称为海上的保护神。湄洲妈祖庙建于宋初,宋人们在“升天古迹”处立祠奉祀默娘,开始仅“落落数椽”,名叫“神女祠”;上千年来,民间和官方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日臻雄伟。其中郑和、施琅等历史名人就力主扩建过,形成建筑规模,最后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建筑群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从明代始,妈祖信仰传播台湾,现台湾的大部分妈祖庙都由祖庙分灵过去,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台湾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占台湾宫庙的三分之一,其妈祖信众达1600万人,占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目前世界上有5000多座妈祖分灵庙,信徒近2亿人,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

  寝殿、正殿和圣父母祠是妈祖祖庙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是妈祖信仰在祖庙的主要载体。寝殿,占地面积238平方米,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明洪武七年(12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永乐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均以重修,民国年间再度在旧址重修。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额保存民国初重修时的墨书,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础。正殿,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原为朝天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圣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为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保存宋代天井。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妈祖祖庙陆续开始重建,随着台湾妈祖信徒到祖庙进香日渐增多,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妈祖祖庙西轴线建筑群有36座殿堂,保留了历史古迹。新建的南轴线祖庙建筑群由清华大学古建系设计,为五进庙宇式仿宋建筑群,长466米,宽99米,上下落差68米,依山而建,由湄洲妈祖新殿、大牌坊、山门、钟鼓楼、天后天殿、灵慈殿、顺济殿、妈祖文化展览馆等组成。各殿堂浑然一体,布局严谨,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