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建筑艺术

湘桥祖厝

2008-07-24 09:48     来源:漳州古今文化网     编辑:贺晨曦

  湘桥祖厝座落在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地处九龙江畔。祖厝建于明清之际,共有十余座,历经数百年,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六座,皆坐东朝西,一字形排开,一座连一座,总长200多米。每座结构规格大致相同,为五进式或三进式,座与座之间留有2米多宽的通道。厝前石埕连片,既是来来往往的大道,又是休闲晒谷的场所。面宽数十米的九十九湾内河从埕前汩汩流过转入西溪,为全村世世代代提供了洁净的生活用水。这里视野开阔,远眺青山秀,近赏绿水流,正如附近华陀庙旁潮音室的一付对联所云:“日现不蔽前山色,夜来常闻流水声。”
     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俗传此地人才辈出,曾有五人为官。明末清初,贡元黄光星首建“和丰第”。其子黄金钟,
於清康熙年间任杭州同知,官居五品,敕封奉政大夫,他修建了大夫第。黄金钟有九个儿子,个个功成名就:长子黄宏达于乾隆七年考上岁贡,任建阳训导,卒于官,建有“贡元第”;次子黄尚锦是副贡,历任松溪、同安教谕,建有一座三进宅第;四子黄宏遇于雍正时任广西州同知,宏遇的儿子黄兰枝又于乾隆时钦赐翰林院检讨,他们建了翰林宅第;五子黄天瑞,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建有“进士第”。金钟的孙子辈除兰枝是翰林外,还有黄绅,乾隆五十九年为恩科举人,拣选知县。黄绅的儿子(金钟的玄孙)黄是嘉庆举人。金钟的孙子黄梦莲、黄嘉颖都是乾隆时的贡生。
     湘桥黄氏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九个儿子建了九座宅第,连同金钟的大夫第共十座。现存古厝以大夫第和翰林第为
最。
     湘桥大夫第和翰林第都是五进四天井大宅,宽三十三米,深九十米,为石、砖、土木结构。第一进二房一厅,第二
、三、四、五进各四房一厅。进与进之间有天井,以利采光。五进主房两边有同样长度的护屋。护屋与主屋之间隔有天井,有走廊接通,使主屋与护屋之间四通八达,且不怕雨打日晒。主屋与护屋的外墙底层都砌有近两米高的石墙,有防水防盗的作用。主屋内每一进都有木屏风,室内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屋前有连成大片的石埕。
     湘桥古厝规模较大而保存较好的还有五进四天井的“进士第”,二座三进二天井的“贡元第”,屋外都由大埕连成
一片。每座官屋前都有旗杆座。旗杆石凿有孔,依官阶大小分为园、方、六角、八角等。底座刻有花鸟走兽。
     湘桥古厝的民居大多为二进一天井,第一进三开间,第二进五开间,屋外也是连成一片的石埕。
     在高楼林立的今天,湘桥祖厝为研究明清文人历史,了解闽南明清时期官宅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订阅新闻】 【